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47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姚琦  吴章建  张常清  符国群 《心理学报》2020,52(12):1421-1435
基于高成本价值信号理论, 本文探究了权力感对炫耀性亲社会行为的影响。5个实验的结果表明:权力感促使个体更愿意从事炫耀性亲社会行为, 高(vs. 低)权力感个体更倾向购买炫耀性亲社会产品, 更愿意进行炫耀性捐赠且捐赠金额较高, 也更愿意参与炫耀性善行, 其机制在于高权力感者具有较高的自我矫饰动机。本文对理解权力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丰富权力感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文献有理论贡献, 对有效引导高权力感者从事亲社会行为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2.
采用“中国学校课程教学调查项目”中1811名八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成绩的关系,考察亲子沟通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向影响数学成绩;(2)亲子沟通、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亲子沟通、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成绩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3.
滑坡效应是指个体的不道德程度有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剧的倾向, 即不道德行为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它广泛存在于个体自身层面以及人际互动过程中, 会影响个体正常社会交往, 甚至阻碍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滑坡效应的研究方式包括实验者操纵法和自发性欺骗法, 心理机制包括道德推脱、内隐偏差、自我非人化等, 对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提升预防定向动机和塑造积极的描述性社会规范。未来研究可从心理过程和生理机制的角度进一步探讨滑坡效应的适用范围、神经干预方式等。  相似文献   
54.
面孔认知研究表明, 人们识别和再认自己所属群体(如种族、性别、年龄)面孔的成绩显著好于识别其他群体面孔的成绩。近年来围绕面孔识别的这种自我群体偏向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者提出了知觉经验说和社会认知论两种理论来解释其认知加工机制, 而类别化-个性化模型和双路径模型则是将两种理论分别加以整合提出的新解释。研究者还对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评价者、评价对象和评价任务等因素对自我群体偏向的影响。提升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研究的生态效度, 构建整合性理论模型以及加强跨文化和本土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5.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社会性发展迟滞大学生对社交信息的内隐认知特点,三个实验分别通过GNAT、IRAP、IAT范式探讨社会性发展迟滞大学生对社交活动、社交关系的内隐态度和内隐社交自我评价的内隐加工特点。结果发现:①社会性发展迟滞组对群体活动的反应时更短;②社会性发展迟滞组对师生关系持消极的内隐态度,对同学关系持积极的内隐态度;③社会性发展迟滞组存在社交自我评价积极偏向,但对积极评价他人/消极评价自我的反应时更短,对评价的整体反应时更短。结论:迟滞个体对社交活动较敏感,对师生关系持消极态度和对同学关系持积极态度,对社交自我评价存在积极偏向。  相似文献   
56.
为考察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机制—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263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社交媒体使用无法直接预测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但可以通过自我同一性状态这一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2)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双重作用,既能通过加强成就型自我同一性状态提高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增强弥散型自我同一性状态进而削弱青少年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57.
以498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高中生的自我妨碍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并考察学业浮力的中介作用以及父母支持的调节作用。测量工具包括自我妨碍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学业浮力量表和父母自主支持量表。结果表明:(1)自我妨碍对学习投入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学业浮力在自我妨碍和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妨碍和学习投入的关系受到父母支持的调节。与低父母支持相比,在高父母支持的学生中,自我妨碍对学习投入有更强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8.
中国大学生的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戚健俐  朱滢 《心理科学》2002,25(3):275-278
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是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优于其它编码条件的现象,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回忆经验为特征的R反应(“记得”)上。西方一些研究表明,自我参照的记忆成绩优于参照母亲的记忆。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得到参照父亲和母亲的记忆与自我参照有同样好的成绩,显著优于参照名人的记忆,并且父母之间无差异。这支持了独立型/依赖型自我概念模型中的东方文化下的自我概念包括父母的观点。  相似文献   
59.
自我面孔识别的独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红升 《心理科学》2005,28(6):1517-1520
与识别他人的面孔相比,自我面孔识别在行为反应、种系发生、个体发展以及脑机制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独特性。行为指标方面,自我面孔识别在速度上快于识别他人的面孔;种系发生方面,只有人类和大猩猩等高级灵长类动物才具有识别自己面孔的能力;个体发展方面,儿童出生后不久即能识别他人面孔,但要在18个月左右才能表现出自我面孔识别能力;脑机制方面,神经心理学和脑成像研究结果表明自我面孔识别可能主要是右脑的功能。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将为深入了解自我的形成机理提供一个新的探视“窗口”。  相似文献   
60.
联合采用联想匹配任务和内隐联想测验(IAT)任务,考察了自我—他人分类中的他人重要性对自我—高奖赏相似性的影响。研究将中性的几何图形与自我、不同重要性的他人(实验一为陌生人,实验二为朋友)建立联结,并将自我(暂时建立联结的图形)高奖赏联合任务与自我低奖赏联合任务下的反应差异(即IAT值)作为自我—高奖赏相似性的指标,结果表明:(1)联想匹配任务中自我和朋友以及自我和陌生人之间都存在显著的自我优势效应;(2)IAT任务中,自我和高奖赏只在他人为朋友的自我—他人分类判断时才具有相似性,而他人为陌生人时二者不具有相似性。这说明他人重要性改变了自我的心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