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0篇
  免费   507篇
  国内免费   1160篇
  546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惊跳反射的生理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惊跳反射作为动物及人类在应对意外刺激或遇到险情时的一种避险保护反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听觉惊跳反射,在反应指标上多采用眼部及面部表情肌的反应,如眨眼反射。惊跳反射的生理机制为突发性强刺激直接传向杏仁核的直接通路所致。惊跳反射增强的心理机制可能为致敏作用或恐惧性条件作用,而惊跳反射衰减的心理机制可能是适应、前脉冲抑制或愉快衰减。未来的研究应关注视觉惊跳反射,观察全身躯体姿势维持肌肉群的反应模式,并以先进设备对惊跳反射的信息加工脑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02.
西方心理分离的研究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来,家庭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国外家庭研究和治疗领域的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有关心理分离的研究。心理分离即个体与家庭在心理上的分离并形成个体化的程度。文章从心理分离的界定、心理分离的理论背景(Mahler发展阶段理论、Bowen家庭系统理论)、心理分离的测量方法、心理分离研究现状这几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做了简要评述,最后阐述了西方心理分离的研究对我国家庭研究与治疗的启示,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03.
学习的倦怠之原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茅育青 《心理科学》2007,30(3):752-754
学习的倦怠是一种消极的萎靡不振的身心状态,是乏力、焦虑、厌倦、冷漠、消沉、郁闷、悲观等的综合反映。学习过分紧张,破坏生命节律,学习和升学上的压力过大,学习上的挫折与归因不当,缺乏自信心等都是学习倦怠的根源。恢复体力和脑力,科学安排学习生活;舒缓压力,放飞心灵;改进学习,创造成功体验;积极评价,找回自信等都是解决倦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04.
雷怡  李红 《心理科学》2007,30(3):741-745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对Lillard的Moe假装任务进行了重复与改进,旨在探讨儿童对假装行为中知识状态作用的理解,进而讨论儿童对假装的心理本质的理解。实验一表明,“是否”问题使得5岁儿童在该任务上表现出肯定回答倾向;实验二表明.当改变提问方式,在问题中提供选择项目后,5岁儿童在该任务上的通过率有显著提高.肯定回答倾向明显减弱;实验三表明,当减少指导语中相互矛盾的信息、明确指出主人公知道某物而不知道另一物以及减弱对未知状态和知道状态的强调的情况下.5岁儿童能根据主人公所知道的事物来推断出其行为是在假装成该事物,能理解到知识状态在假装行为中的作用。这一结果表明5岁儿童能够理解到假装中所隐含的心理表征,Lillard所提出的Moe任务范式低估了儿童对假装的心理本质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05.
官群 《心理科学》2007,30(5):1252-1256
具身认知观(Embodied Cognition)试图对心-身-世界之间的交互方式给予系统的理论说明,主张:"认知是一种高度具身的、情景化的活动"(Micheal L.Anderson,2004);认知是从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依赖于某种类型的经验。从具身认知观来看,心理模拟是语言理解的一种手段,通过再入情景(re-situating)来实现。本文根据上述逻辑考察了词、句、语篇不同信息加工层面的实验研究进展,证实了人们在语言加工过程中感知、肌肉运动以及其他的经验印痕被激活,支持了语言理解是运动感觉以及其他相关经验的心理模拟过程。这种语言理解的心理模拟需要人们再入情景,与已有的听读说写的语言经验发生共鸣,从而为语言理解提供了新的诠释,丰富和发展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906.
答会明 《心理科学》2007,30(3):676-679
以501名参加过CET4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英语自我效能感问卷(ESEQ)、英语学习焦虑量表(ELAS)和英语学习策略量表(ELSI)的测量,探讨CET4成绩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性别、英语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焦虑和英语学习策略之间的结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低于男生);(2)性别除与英语学习策略不存在直接路径作用外,与CET4成绩、英语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焦虑间均存在直接路径作用;(3)英语学习焦虑对CET4成绩既存在直接路径作用,又通过英语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策略和英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产生问接路径作用;(4)英语学习策略仅通过英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对CET4成绩产生间接路径作用。研究还表明英语自我效能感在CET4成绩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中起着瓶颈作用。  相似文献   
907.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192-192
《心理科学进展》编辑部热忱感谢下列审稿专家在过去一年中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心理科学进展》上发表的论文能够保持今天的高质量,与他们认真负责、公正无私的精神密不可分。以下是《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1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的审稿人名单及其审稿篇次。姓名篇次姓名篇次姓名篇次姓名篇次姓名次篇姓名篇次李超平12蔡华俭5佐斌4管益杰2张智勇2马超1龙立荣10陈午晴5毕鸿燕3黄敏儿2赵民涛2聂爱情1李纾9丛中5陈天勇3雷学军2郑涌2庞维国1苏彦捷9丁新华5陈英和3李炳全2钟建安2彭小虎1陈祉妍8甘怡群5樊富珉3李宏利2周晓林2邱卓英1郭永玉8黄宇霞…  相似文献   
908.
5~8岁儿童对模糊信息具有多重解释的理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彦  苏彦捷 《心理科学》2007,30(1):158-161
参照Carpendale和Chandler的实验范式,研究儿童对于“人们可能对同样信息给出不同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解,考察5~8岁儿童的解释性心理理论的发展。结果表明,5岁儿童不能理解心理过程的解释性,认为同样的信息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从6岁开始,儿童才认识到,模糊信息可以有多种解释,但6、7岁时的这种理解并不完善,成绩随着任务要求而变化。8岁儿童才有比较稳定的解释性心理理论。  相似文献   
909.
本研究随机挑选了15名因外伤而造成的前额叶损害者和15名正常成人,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和自编的图片分类作业,考查了他们在一般智力、认知策略与自我监控能力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前额叶损害对个体的一般智力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其智力仍然处于正常范围,可见智力的脑结构范围极为广泛,智力是一个具有多重性的系统。(2)前额叶损害者对无关刺激的抑制,对有效信息的提取与加工放大的心理活动受到极大影响,认知策略转换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表现出了明显的认知不随意性,额叶可能更多的与个体的计划、认知策略选择、自我监控密切相关;(3)前额叶损害者对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的自我监控能力表现出了不同的影响,对前者的损害显著大于后者,这表明个体依据具体概念进行的形象思维与凭借抽象概念进行的逻辑思维有不同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910.
这是笔者遇到的几个真实的案例: 一位从加拿大留学归来的男子,不适应国内的生活环境,他结婚不久,很少与爱人同居,日前又主动找到刚刚结婚半年的妻子,向她表示离婚的愿望,可就在女士提出“考虑一下”的时候,这位男子竞卧轨自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