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4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1160篇
  546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Bowen家庭治疗模式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其它经典的家庭治疗一样,Bowen家庭治疗模式也建立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之上。他认为,个人症状的出现,在于个人与家庭情感的融合而使自己丧失了自我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因此,主张用代际互动疗法来解构病态的三角关系,增加与扩大家庭中的互动,从而增强个体的自我分化程度,以减轻焦虑。  相似文献   
222.
高娟  王鹏  王晓田  孙倩  刘永芳 《心理学报》2020,52(5):633-644
以福利权衡率(WTR)为利他程度的指标,通过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权衡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表明,得失情境并未改变被试的WTR。实验2引入他人底线、现状和目标三个参照点变量,发现被试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且WTR从高到低依次为他人临近底线、目标和现状;他人临近底线时,被试在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而他人临近现状和目标时,个体在得失情境下的WTR无显著差异。实验3进一步引入心理距离变量,发现心理距离较近他人的WTR高于较远他人,且与得失情境和参照点发生了复杂的交互效应,得失情境的主效应消失了,但总体上并未改变实验2发现的参照点效应。这些结果对于更深入地理解得失不对称效应、三参照点理论及社会折扣和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研究的相关发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23.

海德格尔与列维纳斯都“直面”死亡问题,并对死亡的本性、自我与死亡的关系以及他人之死与自我的关系等问题做出充分回应。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始终“悬临”于此在生存之中的向终结存在的方式,死亡构成了此在最为本己的整体能在,并展现为主体“我-能”的意向性结构。列维纳斯却要打破生存论上的死亡“悬临”,消解主体的“我-能”,并将“向来属我”的死亡孤独转换为伦理学上“异质属他”的死亡责任,由此,死亡不再是此在为自身存在负责的方式而是为“他者”担负责任的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224.

“为患者心理赋能”是近年来医疗健康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积极医疗照护理念,其关注点是个体的能力而非缺陷,它强调医疗实践应该为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建立患者激励结构。首先梳理了赋能的概念发展与心理结构,随后引证多个实证研究总结出为癌症患者心理赋能的四条临床干预路径,指出医患共同决策、同伴支持、赋能教育以及认知行为压力管理的赋能价值。最后结合已有成果和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癌症心理赋能干预发展建议,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25.
郭经纬 《天风》1998,(3):19-20
“新纪元运动”(New Age Movement),有翻译为“新世纪运动”,或“新时代运动”。是现今比较新的宗教运动。在西方,尤其在美国,这个运动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也越难忽视 在一般的普通书店中,与这方面有关的摆书栏位和售书的数量比率相当的高。这“运动”在国内似乎仍是较陌生,但说不定,这“运动”的魅力和魔爪,早已潜伏在一些大城市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226.
通过两个研究探索中国情境下关系自我和群体自我的区分。研究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外显层面被试的关系自我和群体自我是独立的结构;女性被试的关系自我水平要高于群体自我。研究二通过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Target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T-IAT)发现在内隐层面,相对于群体自我,中国情境下的被试具更倾向从人际关系角度定义自我。同时,研究二也发现外显关系自我和内隐关系自我二者是独立的结构;外显群体自我和内隐群体自我二者是独立的结构。最后,文章讨论了研究对自我建构领域的贡献。  相似文献   
227.
当人们不从康德同时代的语境(即主体内关于对象知识的诸种"能力"如何协调统一)出发来思考主体性之统一的问题,而是从自我知识与对象知识之间的复杂关系入手,康德的思考就呈现为不同于"内主体目的论"的另一种形式,即关于人类知识有限性的理论与关于无条件者的理念学说的结合。主体的自我理解必须在两种立场之间的张力中寻找立足点:一方面是主体从自身的有限性出发意识到自己对其知识基础的追问是超出其可能的解释范围的;而另一方面则尝试将自己的可能性根据在"理念"中展示出来。这正是康德哲学对"有意识的生活"之自由与可能性的功绩。  相似文献   
228.
记录14名正常成人完成四种空间推理及一种基线任务(记忆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对空间推理的脑电活动情况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200ms-900ms窗口,推理任务比基线任务诱发更大的正成分。对不同推理任务的比较表明,具体与抽象材料的单模型推理诱发相似的波形;单模型与有效的双模型任务诱发的ERP成分明显不同,在300ms-600ms窗口,后者比前者诱发更大的正波;在200-600ms时间窗口,存在有效结论与无有效结论的双模型问题也诱发明显不同的ERP波形。研究的结果表明,推理与记忆涉及不同的加工要求,推理需要整合前提的信息,而记忆只需要储存前提信息。在解决双模型推理问题时,从200ms开始,被试就对刺激材料进行初步的加工与判断,随后对双模型问题采用有注解的单模型加工策略。另外,不同材料的空间推理任务之间的波形较为一致,表明视觉表象并未明显影响空间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229.
工作非一成不变。即使组织借助工作设计设定了特定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员工也会出于维护积极自我形象、控制感和与人建立联结的核心需求而开展工作塑造——主动调整对工作的认识、工作任务和人际交往——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和意义感。尽管工作塑造的前因后效研究已较充分,但较少研究触及自我认同这一核心。鉴于此,本研究以自我认同理论为主线,探寻当个体面临重大外部挑战时,如何通过自我提升与自我防御两种机制应对环境变革,进而借助工作塑造及工余塑造完成自我认同的重构。通过4个研究探讨消除自我认同威胁作为自我防御机制,把握自我成长机会作为自我提升机制,揭示工作环境重大变革激发个体自我塑造行为的中介机制;基于压力应对的认知评价模型,探讨个体特征在初级评估阶段,组织情境特征在次级评价阶段的调节效应;开展现场干预研究,探讨结合自我建构进行工作塑造的效果。本项目将工作塑造和自我认同重新连结起来,构建了工作环境变革情境下个体自我塑造的双路径模型,以望对两个领域均有贡献。  相似文献   
230.
初级军官心理选拔的预测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建立院校学员胜任特征及初级军官评价模型,探讨初级军官心理选拔检测系统的预测性。方法:某军校340名男性本科学员入校时完成初级军官心理选拔检测,毕业前进行院校胜任特征评价,对162名学员毕业后1~5年进行部队工作表现追踪评价。结果:中国MBTI-G人格类型测验对院校学员管理能力、影响力、约束力、口头表达、军人气质、人际关系等有较好的预测性,预测符合率72.13%;中国军人明尼苏达个性调查表6项精神障碍维度对情绪稳定性有较好的预测,预测符合率71.90%;院校学员一般能力倾向测验对学业成绩、文字表达、口头表达、人际关系和决策能力等胜任特征也有一定的预测性,预测符合率66.70%;三项测验院校胜任特征总预测符合率达81.70%,部队胜任特征总预测符合率76~87%。结论:为我军初级军官心理选拔提供了实用工具,为提高心理选拔预测准确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