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2篇
  免费   407篇
  国内免费   100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王登峰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2):27-33
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到今天出现了明显的多元化倾向,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这一领域中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方向。自我心理学及自我/适应模型强调自我的适应机能,把病理性信念做为心理异常的关键;对象联系理论和人际关系模型强调个体与他人建立密切联系的需要及其动机特点;而经典精神分析的驱力/结构模型则注重欲望和恐惧对心理异常的作用。文中还对这种多元化倾向及其争论做了简短评述。  相似文献   
12.
作业中断会对中断后行为绩效产生影响,探讨不同疲劳状态下中断对作业绩效影响的认知机制将有助于完善和发展中断的认知理论。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通过在不同心理疲劳状态下执行数学题任务中断、暂停中断和不中断的空间2-back任务,结合行为数据和ERPs结果,分析作业中断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以及心理疲劳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发现,中断后诱发的P200和P300振幅显著提高,作业中断使得主任务的注意力资源下降,任务中断的无关信息干扰了主任务工作记忆,而疲劳状态则进一步加剧了中断对注意资源、工作记忆及行为绩效的负面效应。本研究在揭示作业中断认知过程及疲劳对其影响机理的同时,也支持了中断的目标记忆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动机性自我调节框架,通过两项独立研究,探讨前期创业努力对随后创业进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与调节定向的调节作用。对115名新创业者进行为期6个月(研究1)和对70名新创业者进行为期15个月的追踪调查(研究2),分别构建多层次跨期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和多层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创业自我效能在前期创业进展对随后创业努力的影响中起中介角色;(2)从总体上看(即不考虑调节定向作用时),前期创业进展通过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负向影响随后创业努力;(3)促进定向水平越高,创业自我效能对随后创业努力产生越强的负向影响,从而前期创业进展与随后创业努力的间接负相关关系越强;(4)预防定向水平越高,创业自我效能对随后创业努力产生越弱的负向影响,从而前期创业进展与随后创业努力的间接负相关关系越弱。这一结果弥合了过往创业自我调节过程研究的混淆结论,拓展了创业情境下的动机性自我调节框架与调节定向观研究,对于揭示创业过程的动态性、复杂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错误是人类决策和行为过程中在所难免的。然而, 错误常常带来不利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如高危作业时的失误)。如何有效监控错误并优化行为对于个体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错误的发生受到内部心理状态影响, 个体常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做出判断, 不确定状态增强还是削弱错误监控, 是一个重要科学问题, 却存在矛盾结果。在前期积累和理论分析基础上, 本项目拟从人格差异角度探索不确定容忍度的调节作用。不确定容忍度的差异意味着个体对于模糊情境的耐受性和错误的敏感性不同, 因而可能调节不确定状态中的错误加工过程。研究1采用行为实验, 揭示多种不确定情境中(如奖赏/惩罚)错误监控和错误后调整的认知特点, 考察不确定容忍度的调节作用; 研究2通过考察电生理表征、时间加工进程和神经振荡机制等进一步解释这些现象。本项目对于探明不确定状态中的错误加工规律及其人格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对于促进个体的环境适应、目标达成等具有较好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眼动技术,以BMI指数处于正常范围的女性为被试,考察特质自我控制对食物线索注意偏向的影响以及注意偏向训练在改变注意偏向强度上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对于高热量食物线索,低特质自我控制水平女性表现出了更强的注意偏向;注意偏向训练有效降低了低特质自我控制水平女性对高热量食物线索注意偏向的强度。上述结果表明,特质自我控制影响个体对食物线索的注意偏向,注意偏向训练能有效改变个体对食物线索注意偏向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
论文基于自我控制的强度模型,研究了组织政治环境作为情境因素影响领导者公正准则遵从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来自某国有商业银行73位网点主任连续10个工作日的570个经验取样法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在个体内层次,领导者组织政治感知提高了自我耗竭,领导者职位任期削弱了该正向关系。(2)个体内层次自我耗竭对公正准则遵从的作用取决于个体间层次领导身份认同的程度:当领导身份认同较高时,二者关系为正;当领导身份认同较低时,二者关系为负。(3)当领导者职位任期较短且领导身份认同较高时,组织政治感知通过自我耗竭促进公正准则遵从;当职位任期较短且领导身份认同较低时,组织政治感知通过自我耗竭阻碍公正准则遵从。上述研究结论将公正准则遵从的前因研究从行为者中心视角拓展到情境中心视角,率先研究了组织政治感知的个体内变化及其影响,同时增进了对自我耗竭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自我效能理论与教学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占基  何先友 《心理科学》1993,16(2):109-110
班都拉(A·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最早出现于他发表的论文《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1980年在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的授奖大会上,他做了题为《人类行为中自我效能机制》的讲演,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理论。国内对他的自我效能理论的介绍文章相当少,尤其是结合教学实践对自我效能理论进行探讨的文章几乎没有,本文试做这方面的努力,以求教于同行。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学习理论,一个是动机理论。学习理论阐述了人类行为的形成;动机理论阐述了人类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自我效能理论则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  相似文献   
18.
张嘉玮  罗晓红 《心理科学》1993,16(5):285-290
本文以问卷法考察初二、高二和大二学生自我肯定性的发展及转换的印象知觉对其的影响。结果发现:1)被试自我肯定性的发展随年龄增长经历了“较肯定——较不肯定——较肯定”的过程且无性别差异。2)高估自己的人比低估者更倾向于自我肯定。3)主观上他人对己的看法比客观上他人对已的看法对己影响更大.主观上认为他人对己看法的分歧性越大,对自己越肯定。  相似文献   
19.
时序信息的加工:自动还是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长时记忆的角度出发,以故事的形式为实验材料,对时序信息的加工方式和通道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时序信息的加工存在视听通道效应,通道效应的机制源于记忆,且与加工方式有关。时序信息三个属性的加工方式不同:顺序属性倾向于自动加工;位置属性,就视觉信息来说倾问于自动加工,听觉在有顺序标码情况下倾向于自动加工、而在无顺序标码情况下则是一控制加工过程;间隔特性是一个控制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20.
实验用实字、虚字、与被试自身相关字三类汉字作刺激材料,将直接测量(再认任务)和间接测量(喜好判断任务)进行匹配,考察了被试对不同类别汉字在两种测量方式中的反应。结果发现:实字和虚字间在各种不同的实验处理中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中性汉字和自我关联汉字都在直接测量的两种注意水平间产生了显著差异,而在间接测量时未产生显著差异;“拥有效应”的作用不是单向的,当自我关联汉字处于注意焦点以外的位置时,直接测量出现了反转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