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4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47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以往研究发现个体为自己和为他人的创造表现存在差异,但研究结论不一致。另外,考虑到社会动机是影响“自我-他人”表现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2(社会动机:亲社会、利己)×2(“自我-他人”:自我、他人)混合实验设计,考察社会动机与“自我-他人”如何来影响创造性表现。结果发现,亲社会组创造性表现的新颖性、有效性和总分均高于利己组,支持了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自我组在创造性表现的新颖性和总分上高于他人组,这与解释水平理论的观点不一致。矛盾的原因可能是在东方“紧”文化背景下,人们按照社会认可的价值体系来为他人创造时,人们对新颖性的态度是谨慎的,因此为自我创造比为他人创造更加新颖。  相似文献   
992.
张玥  窦东徽  辛自强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0):1878-1889
解释水平理论认为自我控制是人们依据对事件整体的高解释水平方式而非局部的低解释水平方式做出决策和完成任务。对时间折扣、坚持和健康行为以及前瞻性自我控制的研究表明高解释水平会促进自我控制。高解释水平是通过改变对诱惑的加工(包含对诱惑的态度和诱惑的激活模式)来促进自我控制, 但这种促进作用会受到目标和任务属性(重要性、难度、效价、完成时间和呈现方式)以及解释水平线索属性(外显和内隐)的调节。解释水平理论视角下的自我控制研究可以拓宽自我控制双系统理论和资源理论的视野, 如提供可能的边界条件和认知机制。未来研究还需要深入挖掘解释水平影响自我控制的内在机制和生理基础, 重视心理距离的影响以及加强对自控能力的长期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993.
探讨抵制诱惑范式在儿童自我损耗研究中的应用,并研究自我损耗对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采用双任务范式,任务一为抵制诱惑,任务二为7个连续的分享任务,记录被试分享的数量以及分享的优先性。随机选取某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共182名儿童,其中有效被试144人。结果表明:与以往研究一致,儿童分享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且所有被试均表现出较强的利己分享倾向;抵制诱惑范式能够有效启动儿童的自我损耗状态,自我损耗抑制儿童分享中的利他倾向,即损耗组被试在分享任务中表现出更强的利己;自我损耗对小班和中班儿童的利他分享影响较大,对大班儿童在分享行为中的利他倾向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4.
以134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协方差结构模型对学习困滩、人际关系、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困难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自我接纳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2)学习困难对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有显著负面影响.(3)亲子关系对自我接纳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中国文化的人学思想,具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对于人的存在的自觉认识和主动构建的历史演进轨迹,就其所探讨和阐发的理论而言,它主要包括人的存在的本质属性、人的存在的行为方式、人的存在的价值完善等方面的内容。由于人学思想是以人类自觉认识到了人的存在的主体地位和自我价值为其核心特征的,依据这一特征来审视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说,西周宗法礼乐文化的建构形成,标志着中国文化的人学思想已经上升到了初具系统的理论形态。虽然西周文化的人学思想,在其外在表层特征上还依旧笼罩于天命神学的束缚制约,但在其内在本质特征上则鲜明地体现出了对于人的存在的主体地位和自我价值的觉醒发现。这种觉醒发现是以西周文化所彰显的道德精神为其标帜的,而道德精神由此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因此,深入揭示西周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采用信、效度较高的自编问卷对近千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应对、效能和动机进行调查 ,发现下岗职工再就业应对以积极的问题解决和求助为主 ,一般效能感强于再就业效能感 ,就业动机主要来源于家庭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此外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的个体也表现出不容忽视的差异性和层次性特点。  相似文献   
997.
祈祷     
祈祷在教会要理问答的定义是:祈祷是提升心神归向天主,祈祷是整个自我,整个人迈向天主;更好说祈祷也是与天主接触,与天主交流。祈祷的方式很多:从祈祷的目的来看,有四种方式:(1)钦崇天主;(2)感谢天主;(3)祈求天主;(4)向天主忏悔。从祈祷的形式来看:有两种方式:(1)用言语祈祷,也就是口祷:包括求恩、忏悔、赞颂等。(2)心祷,也就是默想,主要使用理性功能,反省、推理。此外还有个人祈祷,团体祈祷等。为什么要祈祷?祈祷的重要性是什么?虽然人一生下来就领授了洗礼,原罪本罪固然得到赦免,但由于我们仍有自由意志,再加上魔鬼、肉体、世俗的诱惑,在意志力不够坚定的情况下,自然就容易失足犯罪跌倒。我们要想不被三仇打败,须有足够的恩宠帮助;但恩宠还必须借着祈祷才能获得。再者,我们若想与天主接触,保持天人之间的密切关系,非借祈祷不可。  相似文献   
998.
胡桂英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2,25(6):757-758,724
1 前言  学习是导致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一个人终生都面临的重要任务。进入 90年代以来 ,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成了教育心理学新的研究课题 ,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 ,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并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以往众多的单因素研究表明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都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然而单个探讨其中的某一个影响因素 ,所得的结论难以比较和综合。近年来的研究趋势是将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SchellDF对自我效能感、归因和阅读写作成绩作过研究 ;而Zim…  相似文献   
999.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佐斌  谭亚莉 《应用心理学》2002,8(4):24-27,46
本研究使用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对初中生进行测量 ,并对测量结果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学生学业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和性别是学业成绩的良好预测变量源 ,其中以学业自我效能的效应最为明显 ;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并非单纯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日本对亲社会行为大规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其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当前,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的研究动向:重视亲社会行为的个体内在因素的探讨,对情绪认知和亲社会行为、移情与亲社会行为、自我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非常活跃;重视研究的生态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