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4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47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社会认知理论指出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两者的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尚不一致。当前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分析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效应,并重点考察各调节变量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通过文献检索和筛查,最终符合元分析纳入标准的文献有117篇。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积极因素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心理健康消极因素呈显著负相关。此外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受自我效能感层级、社会发展和性别的调节;而年龄阶段仅调节了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积极因素的关系。以上结果说明,高自我效能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同时还要考虑年龄阶段、自我效能感层级、社会发展和性别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2.
周静  谢天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5):914-925
物质主义的经典研究分别从人格、价值观、目标和需要的角度界定和理解物质主义的相关现象。自我概念一直是贯穿物质主义研究的线索, 但直到最近研究者才试图以它为理论基点统摄与整合已有研究。相关研究表明, 物质主义者对自我的评价较低, 表现为低自尊、权变性自尊; 对自我的认识具有不一致性, 表现为自我概念不清晰、外显-内隐自尊分离、以及自我差距(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最近出现的两个综合理论——物质主义的自我逃离理论与物质主义的认同目标追求理论提出, 物质主义是个体将物质拥有作为逃避自我的方式或满足自我认同动机的手段。这两个理论弥补了现有物质主义研究缺乏整合性理论的不足。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借鉴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 超越单纯的物质主义者自我匮乏的思路, 从而做出更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63.
唐璐瑶 《心理科学》2019,(1):157-162
自我客体化的女性会内化他人的评价,把自己当做物品一样来定义和评价自我,并习惯性地对自己的身体以及外貌进行监测,从而导致身体羞耻、焦虑、“心流”体验的减少及身体内部感知的迟钝,并进一步造成更多的不良后果。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自我客体化在女性心理健康上造成的影响,很少有研究关注于自我客体户对认知表现的影响。本文梳理了自我客体户与认知表现的相关研究,以及自我客体户对认知表现可能的作用机制。未来研究需要从多方面来丰富自我客体化的操纵方式,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检验自我客体化对认知表现的作用机制,以及考察不同的认知表现,并关注自我客体化对认知表现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64.
身份认同动机(identity motive,简称身份动机)是引导个体进行身份建构、寻求特定的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的心理需要,主要包括自尊、效能、连续、意义、独特、归属六种动机。近十年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身份动机在身份的建构、维持、防御与改变等过程中协同发挥作用,而且动机的满足可以增强幸福感和心理适应。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检验动机维度、考察发展规律、开发实验范式、探究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65.
为探明个体对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神经机制,记录了被试在完成面孔识别的停止信号任务时的脑电信号。神经振荡结果显示,反应任务中,加工自我面孔引发了更大的同步化δ节律和去同步化β节律;停止任务中,自我面孔引发了更大的去同步化β节律,特别在大脑前额区和中线上。表明,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优势发生在抑制控制阶段,在于增强的β节律的去同步化促进了运动准备,提高了后续的动作抑制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6.
张春虎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8):1489-1506
对2018年5月为止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工作动机研究英文文献的系统检索得到了97篇实证研究样本。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假设, 运用“环境-基本心理需要-工作动机-结果”的理论模型对工作动机前因和结果的研究脉络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和归纳, 结果表明员工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自主性工作动机作为中介变量可解释自主性支持的工作环境和员工个体特征对工作行为、态度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将来的主要研究议题:一是对控制性工作环境具体因素对员工基本心理需要阻滞、控制性动机和去动机以及员工工作行为、态度和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二是不同动机类型对员工业绩、行为和态度影响的过程以及情境因素的研究; 三是外部奖励(包括薪酬、基于业绩的奖励等)对员工工作动机、基本心理需要、工作业绩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边界条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7.
严瑜  曹照雪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1):1906-1916
工作场所文明行为是一种在组织文化下, 基于社会和组织角色义务的, 传达礼貌和尊重的主动性行为, 是一种向内要求自我控制, 向外主张尊重传达的行为, 它对于个体自身性格的塑造、组织中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文明氛围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在员工-员工、领导-下属、员工-顾客等关系中, 工作场所文明行为发挥着增进同事情谊、促进合作、增强领导力、建立信任、提升绩效等作用。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厘清工作场所文明行为与不文明行为的关系, 运用动态视角研究它们发生、发展和被感知的机制, 以及这两种行为能否相互转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8.
江沂芯  陈红 《心理科学》2019,(6):1462-1469
采用点探测任务和再认任务探讨高低自我客体化女性对积极身体词和消极身体词的注意和记忆偏向,探讨自我客体化女性的糟糕任务表现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高自我客体化女性对积极身体词存在注意脱离困难,对积极身体词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低自我客体化女性。研究结果证实了自我客体化女性存在对身体线索的注意和记忆偏向,说明自我客体化使女性对身体相关信息分配了更多的认知资源,会妨碍任务表现。  相似文献   
169.
周海门的良知观,从阳明而来又异于阳明,突出表现在:其一,无物而物在。将"无物"之说与《中庸》相联,良知之体被清晰地归合为"无"之深微本质,良知能量在对"无"的界说中得到进一步激发。其二,手持足行是道。在良知之体的观照下,良知之用从顾及整体规模细化为注重当下行为的道德呈现,并被赋予与良知同等的道德层级,良知"彻上彻下之道"得以贯彻。其三,自我现成。自我与良知糅合为一,现实自我以更为张扬的方式取得了与良知同等的至上性和圆满性,良知主体因自我呈发的力量被极力振拔。这种良知观,与海门对良知本体地位的一再强调有关,它在思想定位、核心构成和作用流行等方面,与阳明之学的基本方向相符,我们仍可将之视为阳明之学在晚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0.
员工安全行为是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保障,而自我控制资源损耗会对安全行为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拟借鉴自我控制资源有限模型,结合行为和生理指标,探讨工作要求和辱虐管理通过损耗个体自我控制资源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并从特质自我控制和自动化安全趋近倾向两个角度探索上述效应的缓解机制。此外,研究拟采用心率变异性作为自我损耗的生理测量。研究有助于从自我控制资源的角度理解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生机制和缓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