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宗教工作部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就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宗教工作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来思考、来谋划、来推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始终保持新时代宗教工作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42.
自然联结包含个体对人与自然一体化关系的认同,以及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结,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质量。它与个体的身心健康、认知功能和环保态度及行为显著相关。根据对已有研究结果的分析,自然联结可能通过认知和情感两条路径形成和发展。未来研究需继续探讨自然联结的内涵和结构,深入研究其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以及在自然影响人过程中的作用。还可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进行系统的干预和追踪研究。此外,建议将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其他领域的研究,以获得更多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3.
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3~6岁幼儿共118名作为研究对象。以助人任务为实验情境,设置了慷慨施恩者VS吝啬者(情境一)、施恩者VS好人(情境二)和传承知恩图报意识(情境三)三种情境,研究幼儿在三种不同助人情境下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关键年龄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情境一和情境二中的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关键年龄为5岁;情境三中幼儿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关键年龄推测为6岁以后。各情境下知恩图报意识随年龄增长而提升。  相似文献   
744.
王财玉  吴波 《心理科学》2018,(3):621-626
绿色消费虽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消费者的绿色承诺很难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出现了消费者的不作为现象。本研究试图探讨时间参照对消费者不作为的影响以及环保意识是否能够有效抑制这种不作为。研究发现,消费者在近期情境下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意愿低于远期,出现了绿色消费不作为现象,即个体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现在购买绿色产品。尤为重要的是,环保意识对消费者不作为的弱化作用受制于个体的产品环境怀疑:产品坏境怀疑较低时环保意识的弱化作用明显,而产品环境怀疑较高时环保意识的弱化作用则不存在。  相似文献   
745.
文晗 《现代哲学》2021,(1):111-118
现象学自其创始以来,就将伦理学视为现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胡塞尔看来,关于现象学的伦理学的考察需要从意识开始。与胡塞尔相似,列维纳斯对于伦理学的研究也将道德意识作为其研究的核心。然而,与胡塞尔将道德意识奠基于意识表象行为基础不同,列维纳斯在批判表象优先性的同时将道德意识视为奠基性的。并且,列维纳斯将其对表象的批判和对道德意识的阐释,分别对应于"观看"和"倾听"两种模式。这也成为我们检讨列维纳斯与经典现象学异同的一个有趣入手点。  相似文献   
746.
以维吾尔族、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预实验选定概念词和属性词以使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测量被试的内隐中华民族认同水平,采用问卷测量被试的外显中华民族认同水平,讨论内隐和外显中华民族认同的关系。结果表明,维吾尔族与藏族学生均具有积极的中华民族内隐认同,内隐效应不存在性别和民族差异,且内隐认同与外显认同是相互独立的结构。应通过群际接触等方式不断内化中华民族内隐认同,以促进民族心理融合,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相似文献   
747.
严锡禹 《天风》2016,(9):26-27
汪维藩老师在《中国神学及其文化渊源》一书中,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刚健自强、生生不已的思想引入中国神学,提出了“生生神学”的主张。在论证这一观点时,汪老师引用了蒙古人的长生天信仰,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长生天“就其静态来说,是一位‘永存的上帝'(An Ever一lasting God);就其动态来说,是一位‘永远创生的上帝'(An Ever-generat ing God)”(汪维藩,《中国神学及其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748.
孙小玲 《世界哲学》2016,(5):140-146
借助对义务(道德)意识构成的现象学分析,我们可以将康德的至善概念解释为义务意识原构成所预设的道德世界,从而将至善论界说为康德的善理论的一个自然延伸。这一解释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回应对至善概念的批判,而且勾连了法则与目的,并因此提供了一种对康德思想中的目的论维度的新的理解路径。文章也在强调至善概念内蕴的共同体维度之同时批判了对康德至善与道德世界的政治解释,坚持了自由在康德伦理学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749.
“私产入宪”意味着民企作为“权利主体”人格的真正确立。民企及其业主将以完全的独立人格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并将以“权利主体”的身份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 :由此 ,民企及其业主就应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 ,其突出的要求是 ,自尊 ,自律 ,自强。  相似文献   
750.
亲社会行为与利他主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的定义、理论解释和一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