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71.
论意志软弱     
杨国荣 《哲学研究》2012,(8):98-106
考察行动与实践,常常面临意志软弱的问题。从知行关系看,意志软弱主要表现为"知其当行却未行"或"知其当止而未止";从理性与意欲的关系看,意志软弱则更多地关乎理性与意欲等之间的张力。在形而上的层面,意志软弱进而以可能性、偶然性的存在为其本体论的前提。对意志软弱的理解与应对,无法回避以上问题。一戴维森曾对意志软弱的特点作了如下概述:"如果一个当事人不遵循自己的较佳判断去做事,并且是有意这样做的,那么我们说他的意志是薄弱的。"(戴维森,第462页)"较佳判断"属广义的理性判断:它既不同于自发的意识,也有别于非理性的冲动,是基于反思、比较、权衡而达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2.
申晓云  王尤清 《学海》2012,(4):205-209
社会的进步是理性成长的结果,自西方启蒙运动开始,观念在引领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就引起了知识精英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理性、观念从何而来?是神的启示(人的灵感),还是人所处时代社会环境、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产物?也许,正是在这一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答案,或者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18世纪下半叶以来,在对观念本身及其形成历史的求索中,一个独立的、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发展了起来,这就是观念史研究.  相似文献   
273.
意识的结构通过其社会性来制约和体现,其深层结构是“类我”,其动力是“类我”和“独我”的实现欲望;精神病的直接动因不是精神“分裂”,而是“附着”“固着”导致“气”的郁闭,使神经系统和大脑机能受损,意识不能正常悬浮发散.治疗精神病,除使患者意识能正常发散悬浮外,还须服药治气,恢复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机能.  相似文献   
274.
研究采用序列学习范式,用反应时间接测量被试的内隐知识,问卷以及再认成绩直接测量被试的外显知识,并采用PDP测量被试的意识与无意识贡献率.结果表明:(1)无RSI条件下能习得一定的无意识知识,而在有RSI条件下习得的知识大部分能被外显地意识到.(2)当内隐序列学习中既包含运动知识又包含概念知识时,无RSI条件下易获得运动知识;而在有RSI条件下,如果时间充分且能协调注意资源,运动知识和概念知识均能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275.
徐湘霖 《法音》2012,(2):6-16
"四分说"是关于心识认知的结构与功能的理论。有关"四分"的问题,古来就有四家之说,如安慧仅立自证分,称为一分家;难陀立见、相二分,称为二分家;陈那立见、相、自证三分,称为三分家;护法立见、相、自证、证自证分四分,称为四分家,故有"安难陈护,一二三四"之说。其实,四家之说  相似文献   
276.
中国文化"走出去",这是一种具有时代要求、中国特色、亚洲特征、国际影响的"全球文化意识"。它作为一种文化对话与合作的路径,能够为中国社会的和平发展奠定文化精神资源,塑造一个和谐共享的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佛教以人间佛教的社会姿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与海外相关地区的佛教信仰体系展开不同形式的对话与合作,从而在倡导国际文化新秩序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77.
段海军  连灵 《心理科学》2012,35(3):740-744
近十年来,国内掀起了从自然科学途径进行意识和无意识对比研究的新热潮,尤其在实验范式的引进、修正、完善和模型建构方面,做出了中国学者自己的贡献。错误记忆、内隐时间及不注意视盲等新领域的触及代表了国内学者在意识研究内容上的丰富。“钢筋水泥”、“意识涌现”及“车站监视室”等模型的提出,代表了中国学者在意识研究理论方面的创新。当前国内意识研究与国外基本同步,但存在着“研究领域泛化,神经机制探讨有限,跨学科整合力度有待深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8.
以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为考察对象,探讨了音乐经验对不同层次的言语加工能力的促进作用,发现:在声音信号的加工层面,音乐经验对音高和时长信息感知能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语音意识层面,音乐经验的促进作用只局限于声调意识;在言语记忆方面,音乐经验可以促进言语材料在长时记忆中的保持。  相似文献   
279.
中国梦是一种基于现实面向科学理想未来的主体意识和精神动力,是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理想价值蓝图,包含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刻解读,是中华民族在全世界范围内本土独立身份和主体意识的充分展示和体现.离开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就不能看到中国梦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称“中国化”)到中国梦,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变得更加坚实.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发展,而且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化是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中国梦是中国化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280.
“绝对彼岸”是人们对自身终极归宿之境的理想化描述,它系于宗教,且在不同宗教中有不同的应然性定位.在藏地社会,绝对彼岸不仅是信仰者践行宗教教义的指导力量,还是结构区域社会家园意识的精神源泉.其对家园建构的意义,对转型中国修补在现代进程中屡受破损的精神家园有深刻的启示性和现实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