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最近10多年,越来越多的婴儿错误信念理解研究不断拓展自发反应任务的范围,发现婴儿的任务表现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此,有研究者坚持丰富解释,认为婴儿能理解他人的错误信念;也有研究者坚持贫瘠解释,认为婴儿只是借助行为规则等通过任务;近来还有研究者在新的概念框架下做出一种折衷的解释。最终解决婴儿是否拥有错误信念理解能力这个问题,需要研究者们提出一个判定个体拥有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明确标准。  相似文献   
122.
走神包括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两种类型,元认知对二者的影响可能不同。研究使用两维度走神量表和元认知-30量表,对国内部分高校学生的走神和元认知(元认知信念、元认知加工和认知自信判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走神可以划分为有意走神和自发走神;(2)失控和危险感既能预测自发走神也能预测有意走神,但认知自信只能预测自发走神,认知的自我意识只能预测有意走神。说明元认知对自发走神和有意走神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3.
近来, 考察自发特质推理中的社会刻板效应, 成为自发特质推理研究的一个新趋势。在介绍自发特质推理及其研究范式的基础上, 概述了刻板印象与特质的概念联系, 并阐明了考察自发特质推理中的社会刻板效应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接着, 对自发特质推理中的职业、种族和性别刻板效应研究进行了回顾, 发现刻板印象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主要通过它对自发特质推理的阻碍作用体现出来, 在高认知负荷下, 这种阻碍作用更为明显。最后, 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4.
锚定效应的种类、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锚定效应是指个体在不确定情境下的决策会受到初始无关锚影响致使其随后的数值估计偏向该锚的一种判断偏差现象。不同种类的锚定效应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不同, 如影响传统锚定效应的有锚定信息特征、能力变量、情绪因素及个体差异性等, 基本锚定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知识技能与时间压力, 自发锚定效应则受动机变量、认知因素及内部信念等影响。未来研究可深入挖掘认知加工机制、类比推理过程和开发DDS系统等来帮助减少各种锚定偏差。  相似文献   
125.
白静  王德恒  曹晓华 《心理科学》2007,30(3):588-591
目的:探讨触觉刺激对触觉注意的影响,以揭示选择性注意的机制。方法:利用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记录了288个丘脑腹侧基底核(ventrobasal nuleus of thalamus,VB)神经元放电活动,并着重考察了不同强度触觉刺激对丘脑神经元细胞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触觉刺激对大部分的触觉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均有抑制性影响。提示触觉刺激降低背景噪声可能是触发选择性触觉注意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26.
马云驰 《伦理学研究》2007,(3):38-41,67
人们总以为匿名特别是网络的匿名性使得身份难于辨认,容易产生不道德行为;同时现代社会的流动性也使得原有的道德监督机制难于发挥作用,也容易使人们产生偏离行为,所以匿名和流动性皆不会产生道德需求和形成道德秩序。但本文经分析发现,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匿名与流动性同样能产生对道德的需求并最终有利于整个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特别是在匿名与流动性的间接作用下,同时也在网络的直接作用下,构建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公共空间,形成了民主、道德等社会文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公共观念。  相似文献   
127.
现象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对传统身-心问题的系统回应,而重塑秩序的任务吁求刷新相应的哲学策略与方法。在现象学语境下,这一关于秩序想象的哲学调节呈现出一条明显的脉络:从胡塞尔力图对意识活动与意识对象之间“切中”关系的阐明,系统化为海德格尔对日常经验之“形式指引”的存在论分析,并在梅洛-庞蒂那里深化为对“诞生状态”的结构-知觉秩序的详细刻画。重要之处在于,贯穿于现象学秩序想象的一个核心操作在于对标识为“开端”的秩序形式给予哲学的检视与规定。  相似文献   
128.
全因素写实训练是高校一个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既是培养造型能力和表现技法的手段,组织结构和色彩秩序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发展到高年级进行抽象形式训练的基础,这一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决定了学生毕业后在专业空间发展尺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9.
孟子性善论关乎儒家思想的人性论基础,但其理论必然性却并不易理解。对其合理性的误解与质疑以及那些并不具有严格性的辩护,实是与把人性与道德价值关系采取对象化理解方式有关。孟子“以情言性”,从人的情感去阐释“性善”,但这并非以种加属差的思维方式对人性做出的偶然综合判断,不是在讲人的本真情感符合一个外在预设的价值标准,而是从情感角度探赜人的本真存在,揭示“性”与“善”,“情感”与“价值”的非对象化生成关系和人的价值自觉性之必然性。情感的价值自觉创造,凝聚为人格,生成展开为有序的伦理世界。孟子性善论的究竟意旨是揭示此存在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0.
“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提出时,有人担心这一方略是否会带来人治的后果,也有一些法学家则对其的合理性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里,最好的治理方式是法治,因为法治实质是法律家之治,而且我们也可以培养充分而全面的法律人才,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简而言之,法治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相反,德治却不具有。所以“在法治正在全面推行的社会里,德治应该缓行”。面对这一质疑,伦理学工作必须做出解答,当然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