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栓塞治疗由于血管内辅助技术与各种栓塞材料的综合应用取得快速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生物修饰弹簧圈、封堵球囊和支架技术的应用使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可能;(2)非粘附性液体栓塞剂的应用提高了脑动静脉畸形和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单纯栓塞治愈率;(3)带膜支架在颅底部巨大动脉瘤和创伤性动静脉瘘取得开创性应用。  相似文献   
62.
道德直觉加工机制的理论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学红  杨群  张德玄  张烨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426-1433
认知和情绪因素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机制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最具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 人类拥有一种普遍性的道德直觉, 它是一种可能同时包含道德知识和情绪情感的自动化加工系统, 决定人们对一个道德违反情境作出快速的判断。据此, 本文就如何深入揭示道德直觉的加工机制提出了研究构想, 研究将首先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 探索当认知功能受抑制后人们的道德加工的特点, 初步探索道德直觉存在的可能性; 然后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从外显和内隐两个维度上探讨道德直觉的时程加工机制; 最后采用侧向化运动准备电位指标, 进一步探索道德直觉和基本厌恶情绪的分离。  相似文献   
63.
扩散张量成像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显示大脑内白质纤维走向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制定手术计划,指导手术及判定预后等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综述了近年来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诊断、治疗及判定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文献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4.
双语者代码切换的机制已引起心理语言学家和认知神经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研究分别在行为层面和神经机制层面展开。发现,双语者在进行代码切换时会出现切换代价,切换代价来源于心理词典外部的语言任务图式之间的竞争,其机制可能与中央执行控制机制有密切联系,左侧额下回、双侧缘上回和背外侧前额叶等脑区参与了双语者的代码切换过程。文章还分析了在这一领域仍待研究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双语代码切换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5.
刘洪广  周琳 《心理科学》2006,29(2):366-369
研究视觉分别搜索在左右视野靶时,脑两侧前额叶视觉加工的机制。14名有偿被试参加实验。实验任务是从正圆中所存在的垂直方向的箭头,搜索出水平方向箭头,并判断箭头方向。靶所在左右视野经过镜面处理完全对应。结果发现当靶出现约220ms后左右两侧脑区ERP出现分叉点,靶对侧与靶同侧的前脑区相比有非常显著的负向电位活动,对侧和同侧的N2延续40-80ms。分析认为靶对侧前额脑区N2负向活动增强是注意的等级提高,聚焦点收窄,使所要加工的靶在主效应脑区(靶视野对侧脑区)“跃显”出来,在得到正反馈诱导的同时,也得到更多的资源,靶同侧脑区N2可能与中断或阻止其他无关信息的涌入有关。  相似文献   
66.
丁晓君  周昌乐 《心理科学》2006,29(5):1247-1249
本文主要介绍了审美神经机制研究的初步成果,特别有关Zeki,Solso等人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并着重讨论了这些研究工作的美学意义,指出审美神经机制的研究不但在美学理论的确证方面,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广泛的应用性,而且在21世纪美学理论的重建方面,也一定会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对一般流体智力的脑成像研究有助于探明智力的脑机制。从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两个方面阐述了相关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一般流体智力与总的脑体积、额叶或其他多个脑区的灰质体积中等正相关。一般智力(g)因素负荷高的任务比负荷低的任务引发特定脑区更大的激活。较早的研究发现一般智力水平个体差异与脑区的激活呈负相关,但此后的一些研究却得到相反的结论。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个体差异的研究,将脑成像技术与EEG或ERP技术结合起来,整合多水平(心理测量、遗传学等)的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一般流体智力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68.
脑功能可塑性与灾后心理功能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系统具有惊人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可以终生保留。大脑不仅可因个体的经验与行为而改变,也可因内在思维、放松和注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如汶川地震这样的大型自然灾害,因其突发性和巨变性,可使身临其境的人大脑功能状态在瞬间就发生持久的改变,从而表现为认知、情感等心理功能的改变。反过来,利用有关神经可塑性的认识,同样可使受损的大脑得以修复,使发育障碍的个体增强功能,亦可使由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的心灵扭曲重新舒展开来。利用放松、修复、重建的3R脑功能重塑技术,可望解决包括地震灾后心理健康重建在内的各种神经和心理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HAROLD模型(Hemispheric Asymmetry Reduction in Older Adults)是指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在完成某些认知任务时大脑激活呈现出非对称性减弱的现象。该模型自提出以来就引发了很多质疑和研究,近几年来又有一系列的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提供了支持该模型的证据,它们包括记忆研究领域、抑制研究领域、语言认知研究领域、感觉动作研究领域和脑神经研究领域。同时也存在明显不支持该模型的研究证据,主要体现为对补偿说的批驳。通过对支持该模型和不支持该模型两方面脑成像研究成果的文献分析,发现HAROLD模型可能是一个任务特异性模型;除补偿说之外,还有其他可能的观点能够解释功能性脑成像的年龄差异;对脑激活定义的进一步明确化有助于澄清相关的争论  相似文献   
70.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脑机制的重要手段,并被广泛地应用在最近三年发表的研究精神疾病脑机制的论文中,有约一半以上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为研究手段。功能磁共振成像以很高的速率获取随时间变化的幅脑图像,因而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高的时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