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15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2010版欧洲心肌再血管化指南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0年9月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领导下的联合项目组、指南委员会及其评审专家共同起草的一份经多方权衡、以患者为中心、以证据为导向的关于心肌再血管化治疗的操作指南.指南涉及冠心病患者的评估、治疗决策、二级预防等,第一次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经皮介入治疗在同一指导性文件中加以讨论.为利于临床医师阅读,撰写本指南解读.  相似文献   
52.
高血压是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其机制和管理受到重视.本文就靶向药物导致高血压的机制进行了探讨,考虑可能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靶点有关,即影响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功能所致;介绍临床如何进行高血压管理并建议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使用过程中规范地监测、控制血压,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3.
海绵窦肿瘤是神经外科医生富有挑战性的治疗难题。缘于海绵窦神经血管复杂,内部结构易受损伤,出血难以控制。临床中有些肿瘤在海绵窦内侵袋不很深。近5年我们采用翼点或颞下入路经海绵窦外侧壁手术切除海绵窦肿瘤7例,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54.
苏北贫困村L村出现的虐待老人、畸形消费、基督教蔓延等现象,为当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警示:在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整顿基层干部队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5.
研究CT灌注成像(CTPI)和CT血管造影(CTA)对椎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采用64排螺旋CT对30例患者进行常规CT、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检查。30例CT平扫无责任病灶。CT灌注成像正常14例,异常16例。CTA正常4例,异常26例。CT灌注成像和CT血管造影联合应用有利于椎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6.
高血压和低血压都存在急性状态和慢性状态,在急性状态,高血压表现为血流高灌注,低血压表现为血流低灌注;而在慢性状态,高血压和低血压则表现出共同的特点——血流低灌注。血压数值只是个表面现象,重要的是透过血压数值的变化去探究血压变化背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尤其是血压变化与重要脏器血液灌注量多少的关系,治疗的最终目的是维持人体脏腑器官一定的血流量,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发现并治疗患者所表现出来的血压数值。  相似文献   
57.
探讨CT门静脉成像(CTP)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23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用TH胶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其相关侧支循环血管。栓塞前、后各进行了CT门静脉成像检查,观察TH胶的位置、范围和曲张静脉的残存情况。CT门静脉成像显示23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相关侧支血管内可见TH胶充填,TH胶位置准确、固定,无移位、游走现象,5例可见曲张静脉残留。CT门静脉成像可以直观显示和评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8.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研究中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研究中的哲学思考第一军医大学博士生(广州510515)田雪梅导师李进动脉粥样硬化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动脉硬化病因和防治的研究也不断拓展,研...  相似文献   
59.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扩张皮瓣中微血管的变化.反复快速皮肤扩张可明显增加扩张皮瓣中微血管密度,效果优于快速扩张方式和常规扩张方式.反复快速皮肤扩张提高了扩张皮瓣的血管化程度、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60.
朱晓东院士是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从事心脏外科临床研究与实践整整50年,在基础科研方面对血液动力学、心脏外科解剖学以及人工心脏瓣膜等有深入研究。他在国内首先研制并成功应用生物瓣膜(心包瓣)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手术,并积极推动国内技术协作与学术交流,在建设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和专业杂志方面也作出了贡献。2006年6月15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朱晓东院士,请他谈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心脏外科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看待当前的医患关系等问题。记者:您能谈谈您在心脏外科主要研究的是什么?朱院士:我是一个心脏外科医生。心脏外科领域也很广,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