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6篇 |
免费 | 294篇 |
国内免费 | 893篇 |
专业分类
33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80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413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66篇 |
2010年 | 150篇 |
2009年 | 169篇 |
2008年 | 188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55篇 |
2004年 | 171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04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小学儿童对习俗时间的周期性特点的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了小学儿童对习俗时间周期性特点的认知发展.实验任务是让被试判断两个给定日期之间的时间距离是正向接近还是反向接近。结果表明:儿童对习俗时间的周期性特点的认知成绩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随着两个日期之间距离的增大,反应时不断增加,正确率不断降低,在两个日期相互接近的方向发生改变的边界处,反应时最长,正确率最低,表现出显著的“距离效应”和“边界效应”;儿童可以利用数字系统进行判断,他们的认知加工策略包括计数、数字运算和凭借习俗时间的空间表象进行模拟加工等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从道德哲学角度考察和反思近些年来伤害无辜民众的社会恶性事件,可以看出,它们既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公共安全事件,更是关涉到人的精神层面的伦理事件,其精神根源是“怨恨”。“怨”作为“自我心灵折磨”,直接导致个体的“精神沉沦”,并以“匿怨”的形式破坏着个体“正人心”的内在德性修养。由“怨”的“自我心灵折磨”向“恨”的“自我心灵毒害”的转化,使“恨”在精神中又一步步由意识透过情感态度,现实化意志行为,最终摧毁个体与伦理实体之间的精神联结。因此,要有效化解“怨恨”的分离力量,需要发挥“爱”的伦理同一性力量,即培养个体“爱的能力”。首先,应当发挥家庭以“爱”为核心的伦理教养功能;其次,需要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为培养个体以“正义感”为核心的“爱的能力”提供制度保障;最后,对德性的向善性和“爱”的伦理同一力进行“精神融合”,从而促使个体以德性的超越力量从各种人生困境和人伦矛盾中超拔出来,以获得安身立命的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17.
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道德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百个国家终于意识到保护地球刻不容缓.尽管应对气候变化符合人类共同的根本利益,但事关各国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权益.每次气候谈判的分歧焦点再次警醒全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依然颇受争议,保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基础地位.本着气候公正这一根本宗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道德和理性主要体现在:遵循了可持续思想,体现了各个国家的历史责任,考虑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现实能力,完全可以胜任气候变化谈判的基本共识原则.过去,它促成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协议书》的签订,它还将指引全球在气候谈判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对2157名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从初中到高中,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男生在计划制定上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沟通、支持寻求上显著低于女生;班干部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显著高于非班干部;(2)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可分为建设型、一般型和不良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2.9%、42.8%、34.4%,建设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显著好于一般型和不良型;(3)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适应状况显著相关,其对积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各维度中,问题趋近和问题回避的预测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城镇化进程中离乡农民的心理健康特点以及心理素质、相对剥夺感对其的影响,通过量表对1339名城乡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离乡与留乡农民在幸福感、拥有生命意义感、感知控制感、心理素质方面显著低于城镇居民,在状态焦虑方面显著高于城镇居民; 离乡农民在抑郁上显著高于城镇居民,在感知控制感上显著高于留乡农民,在心理素质上显著低于留乡农民; 留乡农民在相对剥夺感上显著高于城镇居民; 离乡农民的幸福感、拥有生命意义感、感知控制感态与相对剥夺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素质呈显著正相关; 离乡农民的抑郁、状态焦虑与相对剥夺感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素质呈显著负相关; 离乡农民的相对剥夺感与心理素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心理素质除了可以直接预测心理健康各项指标,还可以通过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幸福感、抑郁及状态焦虑。提升心理素质和降低相对剥夺感是离乡农民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多数融合反应时的IRT模型仅适用于0-1评分数据资料,极大的限制了IRT反应时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在传统的二级计分反应时IRT模型基础上,拟开发一种多级评分反应时模型。在层次建模框架下,分别采用拓广分部评分模型(GPCM)和对数正态模型构建融合反应时的多级评分IRT模型(本文记为JRT-GPCM),并采用全息贝叶斯MCMC算法实现新模型的参数估计。为验证新开发的JRT-GPCM模型的可行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本文开展了两项研究:研究1为模拟实验研究,研究2为新模型在大五人格-神经质分量表中的应用。研究1结果表明,JRT-GPCM模型的估计精度较高,且具有较好的稳健性。研究2表明,被试的潜在特质与作答速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且本研究结果支持Ferrando和Lorenzo-Seva(2007)提出的“距离-困难度假设”,即当被试的潜在特质与项目的难度阈限距离越远,那么被试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对项目进行作答。总之,本研究为拓展反应时信息在心理测量及教育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