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28篇
  12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跨情境下集群行为的动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书维  王二平  周洁 《心理学报》2012,44(4):524-545
群体性事件是当下我国典型的集群行为。本研究通过实验室情景设计的方法, 考察了跨情境下群体相对剥夺如何通过群体认同作用于集群行为, 及群体愤怒和群体效能对集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 同一触发情境下, 群体认同调节群体相对剥夺-集群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一般群体认同凸显的个体在高群体相对剥夺水平下有更强烈的集群行为参与(意向)。这源自群体认同对群体相对剥夺不同水平下群体效能与集群行为意向之间的二次调节。对于特定群体认同凸显的个体, 无论群体相对剥夺水平的高低, 都有较高的集群行为参与(意向)。这当中, 群体愤怒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2) 不同触发情境下, 群体认同对群体相对剥夺与集群行为意向的调节作用出现差异。该调节作用仅出现在利益无关情境中。此外, 群体愤怒与群体效能对集群行为意向的影响在不同情境下有区别:在利益无关情境中, 群体愤怒的影响显著大于群体效能; 在利益相关情境中, 群体效能与群体愤怒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扩展了集群行为的双路径模型, 并为政府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42.
张辉华 《心理科学》2012,35(5):1175-1184
以中国样本为例,运用元分析方法对个体和团队层面情绪智力与工作相关变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来源于46项研究的59个独立样本满足了元分析标准(N=11578)。元分析结果发现,个体情绪智力与领导行为有高度正相关,与任务绩效、背景绩效、自我效能感有中高度正相关,与工作满意、组织承诺、创新行为有中低度正相关,与工作倦怠有中高度负相关,与工作压力有中低度负相关,与员工离职和凝聚力的相关不显著。团队情绪智力与团队绩效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情绪智力是工作场所有价值的变量,它对有效的工作变量有不同程度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943.
癌症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危险的杀手之一。在西方国家 ,每 3个人中有 1人患有癌症 ,每 5个人中有 1个人死于癌症[1]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人们已经认识到癌症是最常见的基因疾病 ,其发生与DNA序列异常有关。DNA的突变和复制错误会不断引起序列的细微改变 ,当体细胞突变替换了某个重要基因的功能 ,突变细胞优势生长而形成肿瘤 ,相关靶基因的附加突变和克隆扩增 ,造成了肿瘤组织的浸润和转移。目前人们已鉴定了大约 30个抑癌基因和 10 0多个癌基因。分离这些基因最有效的传统方法是基因作图策略 ;在较小的基因组片段上将其定位…  相似文献   
944.
学习判断是指人们在学习之后对自己学习效果所做的一种预测,是元记忆监测性判断的一种形式。学习判断按其发生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即时学习判断和延迟学习判断。与即时学习判断相比,延迟学习判断的相对准确性较高,被称为延迟学习判断效应。实验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延迟学习判断的时间加工进程,发现高等级学习判断比低等级学习判断诱发了更大的时间窗为400-600ms的早期新旧效应和800-1200ms的晚期右侧额区新旧效应。上述结果表明,延迟学习判断包含不止一个加工过程,早期新旧效应反映了线索再认的过程,晚期右侧额区效应则反映了对提取之后的评估过程,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两阶段模型解释延迟学习判断效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5.
社会心理学对图像的心理表征研究一直难以将心理活动的内容准确刻画出来。近10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心理物理学方法——“反向相关图像分类技术”, 该技术假定观察者的反应与视觉噪音存在相关关系, 且反应是依照观察者的社会判断标准进行而非随机做出; 通过对其做出反应的相应噪音模式的足够次数的权重计算与视觉代码显现, 从而将观察者内在的评估特点可视化。该技术已在特质研究、种族和群际偏见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未来仍需解决实验次数过多, 分离混杂的噪音以及被试的表现等问题, 才能获得更为真实的心理表征。  相似文献   
946.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是指个体对出现在先前提示位置上的刺激反应更慢的现象。尽管大量ERPs研究发现呈现在线索化和非线索化位置上的靶刺激诱发的ERPs在250-300ms处存在一个稳定的差异(Nd250),但这一差异的方向却并不一致。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结合经典的线索-靶子范式,考察刺激放置的朝向是否会影响到IOR中Nd250效应的极性。结果显示虽然刺激放置朝向并未有影响到Nd250的极性,却对早期P1成分的线索化效应的地形图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这表明1)过往ERPs研究中的Nd250效应极性的不一致并非源于刺激放置朝向的作用;2)刺激的放置朝向会导致早期线索化效应(P1)在地形分布上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947.
张豹  邵嘉莹  胡岑楼  黄赛 《心理学报》2015,47(9):1089-1100
本研究采用双任务范式, 通过定向遗忘任务操纵工作记忆表征状态, 分别在目标无关和目标相关条件下考察工作记忆激活与抑制状态对视觉搜索早期注意引导效应的影响。实验1与实验2发现当工作记忆表征只可能与视觉搜索分心物匹配时(目标无关条件), 处于激活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会引导视觉注意偏向到与之匹配的分心物, 表现出注意引导效应, 而处于抑制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则没有观察到注意引导效应。实验3与实验4发现, 当工作记忆表征有可能与视觉搜索目标匹配时(目标相关条件), 处于激活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能捕获注意, 而处于抑制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只有与视觉搜索目标匹配时, 才表现出对该搜索目标反应的延迟。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1)处于激活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能有效地引导注意偏向到与之匹配的搜索目标或分心物, 并且这种注意引导效应并未受到抑制动机的影响而被消除或反转; (2)处于抑制状态的工作记忆表征能将抑制状态传递到视觉搜索阶段, 并延迟对与之匹配的搜索目标的反应。  相似文献   
948.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考察了奖赏预期对人类面孔情绪识别的影响。实验采用线索-目标范式, 分别记录了被试在奖赏预期条件下以及无奖赏预期条件下对正性、中性和负性面孔进行情绪辨别任务的ERP数据。行为结果显示, 被试在奖赏预期条件下的反应时快于无奖赏预期条件下的反应时, 对情绪面孔的反应时快于对中性面孔的反应时。ERPs数据显示, 奖赏线索比无奖赏线索诱发了更正的P1、P2和P300成分。目标刺激诱发的P1、N170波幅以及N300均受到奖赏预期的调节, 在奖赏预期条件下目标诱发了更正的ERPs。P1、N170、VPP等成分没有受到面孔情绪的影响, 而额中央位置的N300波幅显示情绪(正性与负性)面孔与中性面孔加工的差异。重要的是, N300波幅出现奖赏预期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正、负情绪加工效应以及负性偏向效应受奖赏预期的差异性影响。正性情绪加工效应不受奖赏预期的影响, 而负性情绪加工效应和负性偏向效应在奖赏预期条件下显著大于无奖赏预期条件下。这些结果说明, 奖赏预期能够调节对面孔情绪的加工, 且不同加工进程中奖赏对情绪加工的调节作用不同。动机性信息调节注意资源的分配, 促进了个体在加工面孔情绪时的负性偏向。  相似文献   
949.
吴莹莹  连榕 《心理科学》2014,37(5):1197-1203
摘要:情绪能力(emotional competence,简称EC)是近来教师心理的研究热点,但中国大陆对这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后发现,教师EC的研究多集中于两方面,一是与教师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教学效能感等教师工作变量的相关关系研究,一是教师EC的干预。虽然目前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概念不统一、研究较单一以及干预不够科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0.
物质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部疾病, 给个体及社会带来极大损害。研究发现,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可以通过调节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脑区的兴奋性降低物质依赖者的渴求, 并改善受损的认知功能。tDCS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 因此在物质依赖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泛。未来应考虑确定最佳的刺激参数及刺激位置, 同时考虑物质依赖者的种类及个体差异, 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 并进一步深入探索tDCS治疗物质依赖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