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学海》2016,(5):31-39
关系控制是基于人际网络而实施的抗争治理术。当一地发生抗争事件时,地方政府经常动员与抗争者有关系的体制内成员或其他较依赖国家的个体参与维稳工作,要求他们开展思想工作,通过人际压力、心理控制和人情感化,转化抗争中的亲友。关系控制的进程及效果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1)关系控制者与抗争者之间的关系强度;(2)关系控制者对地方政府的依赖程度。当关系控制者高度依赖地方政府且与抗争者存在强亲属关系时,关系控制的效果十分明显;当关系控制者与抗争者之间是较弱关系时,关系控制本身的作用往往相对有限。但总体而言,社会关系延伸了国家控制的触角。  相似文献   
102.
心理控制是一种侵入式教养,它是指父母使用引发儿童的内疚感、爱的撤回等方式侵入儿童思想和情感的教养行为,这种消极的、侵入式教养导致儿童产生诸多心理社会功能失调。跨文化研究发现,我国文化背景下父母的心理控制水平更高。社会环境、父母的人格和儿童的行为等因素都对父母的心理控制水平产生影响。父母的心理控制会对儿童的行为问题、自主性等一系列的心理社会功能产生消极影响。未来研究应立足中国特色文化,深入探讨儿童多重看护条件、儿童自身易感性等因素对心理控制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从社会认知研究的隐喻、情感与认知、社会情境认知、交流与认知、内隐社会认知与心理控制几个方面概述了90年代以来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并对此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4.
多媒体环境下元认知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习者控制是多媒体环境中学习的基本前提,但这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灵活运用元认知策略,并进行有效的元认知监控。为了实现这一点,人们试图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给学习者提供外在的元认知帮助或植入元认知提示。该文深入分析了这些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必须从元认知的整个内在建构过程出发,利用各种具体学习情境和实例来促进学习者的元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05.
提升心理学实验外部效度与便利性的需求使得心理学研究呈现出在线化的趋势。线上心理学实验具备实时获取数据、真实性强、样本量大的优点,然而线上实验工具多集中于web端,缺乏移动端的心理学实验工具,因此本研究开发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在线实验工具,通过基于flanker范式及其变式的认知控制实验验证微信小程序的可靠性。结果发现,微信小程序复制的三种认知控制成分都表现出了经典的flanker效应;安卓手机与苹果手机的表现存在差异;低性能手机与中高性能手机的表现也存在差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认知控制成分之间的关系符合理论共识。总而言之,微信小程序作为心理学线上实验工具是可靠的,但是要注意设备类型与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彭雨笛  谢恬  马宁 《心理科学》2023,(2):282-290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综合主观感受及客观行为表现考察我国大学生群体在一天内的节律变化。总体上,大学生的日间节律呈现出“上午(9:00~11:00)最佳,午后(13:00~15:00)下降,晚间(19:00~21:00)回升”的变化规律,但主客观指标反映的日间节律与不同神经行为功能的节律表现存在差异:客观警觉性注意在日间表现基本稳定,而主观困倦感午后波动明显,个体在15时的主观困倦感升至日间最高水平,而客观行为表现均已好转;17时,个体的主观感受、客观警觉性和工作记忆表现较好而抑制控制表现变差;19时,个体主观感受、工作记忆表现不佳而抑制控制表现好转。此外,上午至午后(9:00~13:00),个体在不同认知负荷下的工作记忆表现也存在节律差异。本研究为个体合理规划日常活动、优化工作安排、提升生产安全等提供数据支持,也为进一步探究我国个体的日间节律和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107.
以29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考察其控制信念和人际信任的特点及两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被试的认知控制信念得分最高,情感控制最低,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信念得分居中;且控制信念得分存在显著性别和生源地差异,女生的认知控制和情感控制得分都高于男生,农村生源学生的间接控制信念得分显著低于城市生源学生;(2)被试人际信任得分较低,且不存在性别和生源地差异;(3)控制信念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因被试性别和生源地的不同而有差异,对于女生和农村生源大学生来说,直接控制、认知控制信念得分越高,人际信任得分也越高;而对  相似文献   
108.
以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14所小学中的340名有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症状的儿童及其158名班主任为被试, 收集了儿童自己填写的父母心理控制、自尊、抑郁量表, 班主任评估的儿童攻击行为量表, 用以考察父亲与母亲心理控制对ODD症状儿童抑郁、攻击行为的不同影响, 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儿童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与有ODD症状的女孩相比, 具有ODD症状的男孩人数更多, 抑郁、攻击行为问题更为严重, 自尊也更差;(2)父亲对男孩的心理控制显著多于女孩, 而母亲对男孩、女孩的心理控制没有显著差异;(3)父亲和母亲心理控制与ODD症状儿童的抑郁、攻击行为都呈显著正相关且父亲心理控制能显著预测儿童的抑郁和攻击行为, 而母亲心理控制能显著的预测攻击行为;(4)自尊在父亲心理控制与ODD症状儿童的抑郁、母亲心理控制与儿童的攻击行为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在父亲心理控制与儿童的攻击行为、母亲心理控制与儿童的抑郁之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冒险行为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以及是否受青少年自尊的调节。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自尊量表和青少年冒险行为量表对北京石景山区、山东省德州市和河北省邯郸市的四所普通中学七至九年级共2520名(男生1226人,女生1294人)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冒险行为与父亲心理控制呈U型曲线关系,而与母亲心理控制呈倒U型关系。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父、母亲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非线性关系仅体现在中低等自尊青少年上,而高自尊青少年的冒险行为与父母心理控制无关。这表明,青少年自尊调节了父、母亲心理控制对其冒险行为的作用,父、母亲相同教养行为对中低等自尊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可能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第三方惩罚一般是指当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与自身利益无关时,个体牺牲自我利益来惩罚违规者的行为。最近的研究发现,对于个体而言,第三方惩罚是一种具有适应性的信号,包括建立良好的声誉以及威慑违规者。不同情境下第三方惩罚的功能有所差异,它是一种特殊的利他行为。第三方惩罚依赖于多个系统,涉及情绪反应、共情等社会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控制等中央执行能力。探讨该行为的演化和认知机制也能贡献于个体、群体和人际层面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