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408篇
  9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采用修订的情绪觉察水平量表(LEAS)对315名职前教师进行调查,并从中筛选出高、低情绪觉察能力组被试各60人,分别完成情绪面孔Stroop任务(研究1)和情绪词Stroop任务(研究2)。(1)研究1的正确率上,中性面孔最高,愉快面孔次之,悲伤面孔最差;反应时上,悲伤面孔最长,愉快面孔次之,中性面孔最短;高分组仅在愉快和中性面孔上的反应时长于低分组;消极面孔的干扰效应高于积极面孔的干扰效应。(2)研究2的反应时上,消极词的反应时最长,显著长于中性和积极词;高分组仅在积极词和中性词上的反应时长于低分组,且高分组在积极词上的干扰效应高于低分组。研究结果表明与中性刺激相比,高低情绪觉察能力组均对情绪刺激产生了注意偏向,尤其是负性情绪刺激;与低情绪觉察能力组相比,高情绪觉察能力职前教师不仅对消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还对积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02.
采用记忆更新任务,实验1要求被试分别更新3个和4个记忆项目,并设置不转换、控制转换和抑制转换条件,考察记忆集对注意焦点转换及其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2操纵两次更新同一记忆项目之间对其它记忆项目更新的次数(2次、3次及3次以上),在实验1基础上,考察返回抑制中项目抑制状态的消退过程.结论:随记忆集增加,转换代价增大,而返回抑制效应消失;当注意焦点对其它记忆项目更新2次时,之前被抑制项目的抑制状态可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103.
刘志英  库逸轩 《心理学报》2017,(10):1247-1255
工作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需要选择性地抑制与目标无关信息的干扰,工作记忆容量高的个体,其抑制干扰的能力也更强。本研究采用带有不同形状干扰刺激的色块颜色回忆任务考察干扰对工作记忆容量和表征精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负荷超出工作记忆容量范围时,干扰减少了记忆所能表征客体的个数;当负荷在工作记忆容量范围内时,干扰降低了记忆中表征客体的精度。更进一步,研究采用独立的知觉任务来测量知觉表征的精度,并探讨作为信息加工的初始阶段的知觉表征如何影响工作记忆加工过程中抑制干扰的能力。将实验中收集的48名有效被试按照知觉表征精度的高低平均分为两组,结果发现上述干扰效应主要表现在知觉表征精度较低的组中,并且该组中知觉表征精度越高的个体,其工作记忆抑制干扰的能力也越强。本研究为实践中通过知觉训练来提升工作记忆的抑制干扰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4.
张侃  杜峰 《心理学报》2004,36(4):417-425
采用RSVP范式验证了两个序列呈现的刺激可以被并行加工的假设。实验一发现:在两个目标刺激(Target和Probe,以下简称T和P)间无干扰刺激时,T的反应时随着T、P之间的间隔显著减小,其模式符合并行加工模型的预测。而实验二发现:当T和P之间有干扰刺激(即T后呈现后续掩蔽)时,T的反应时并不随着T、P的间隔而减小,其模式符合序列加工模型的预测。由此可推论,只要两个序列呈现的刺激之间没有干扰刺激,可以对他们进行并行的注意加工,但是会受到两个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把手放在刺激旁边,会对知觉、记忆、语义和执行控制等认知加工产生影响,这类现象被称为手近效应。手近效应反映了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对认知的塑造作用,为具身认知提供了新证据。本文从手近效应的内容,影响因素,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从手近效应的神经机制,应用研究,以及动作意图和人际社会因素的调节作用等方面探讨当前手近效应还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6.
探讨了负性情绪对大学生多目标追踪能力的影响以及其影响机制。实验要求被试在观看国际情绪图库中的负性或中性图片后,完成多目标追踪和点探测任务,同时设置基线条件作为对照。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考察不同情绪图片条件下被试的诱发情绪状态。研究结果发现:(1)被试观看负性情绪图片后状态焦虑程度和抑郁量表评分显著提高,观看情绪图片有效诱发了被试的负性情绪;(2)基线条件下的被试追踪正确率显著低于中性条件,基线条件和负性图片条件下的追踪正确率无差异,说明训练可以提高被试的多目标追踪能力,但负性情绪抑制了被试在基线追踪任务中的训练效果;(3)负性图片条件下的点探测觉察率显著低于中性图片条件,说明负性情绪影响了被试的注意资源分配。研究结果表明:负性情绪可能干扰了被试目标导向的注意系统,使得个体更易受刺激驱动的注意系统影响,并且在追踪过程中影响被试中央执行系统的抑制和转移功能。  相似文献   
107.
不安全依恋者的注意偏向是指依恋焦虑和回避个体对依恋信息产生或趋近或回避的注意偏好, 这一注意偏好使得个体形成了处理与依恋对象关系的特殊认知机制:依恋回避个体偏好采用防御性机制, 倾向于回避对依恋信息的注意; 依恋焦虑个体偏好采用夸大性机制, 倾向于夸大威胁性信息, 因而会积极寻求与依恋对象的亲近。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绪信息、痛觉感受和工作记忆三个方面; 加工阶段特征主要涉及P1、N1波等代表的注意自动加工和LPP波代表的注意控制加工; 脑网络上主要包括两个子网络, 即负责情绪评估的边缘系统和负责情绪调节的以前额叶为代表的神经网络。未来研究中更应该关注刺激物的生态效度, 检验依恋系统是否激活, 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阶段的关系, 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以及注意偏向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8.
疼痛恐惧是影响和维持慢性痛的重要因素。不同材料和被试类型情况下, 疼痛恐惧均主要作用于个体对疼痛相关信息的早期注意加工阶段, 表现为注意警觉模式。该注意模式使个体将注意维持在疼痛上, 从而干扰了对非疼信息的注意能力。矫正疼痛恐惧相关注意偏向可以改善疼痛体验。未来研究应采用更具生态效度的任务测量疼痛恐惧相关的注意偏向及其神经基础, 进一步考察矫正疼痛恐惧相关注意偏向能否改善慢痛患者的忧郁和功能丧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9.
采用"点探测任务"实验范式,选取29名大学生被试,用眼动仪记录被试观察情绪图片的眼动轨迹,考察高、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内部加工机制。结果表明:低自尊个体对正性情绪图片的总注视时间显著短于高自尊个体,即低自尊个体缺乏对正性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对负性情绪图片不存在注意警觉和注意维持,存在注意回避;高自尊个体对负性情绪图片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正性情绪图片,即对负性情绪图片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10.
意识与注意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一直存在争论。本文系统梳理了意识与注意之间关系的观点演变,从早期认为意识依赖于注意,到近期认为意识与注意完全分离,还从神经学研究角度探讨了意识与注意的关系,并就两者关系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