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22篇
  15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日前,郑州市举办了一场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一天之内涌入了3万多名大中专毕业生,黑压压一片人头,望不到边。而职位呢,准备了不到四千个。结果,签约的仅有344人,只占1%。看来,即便是学有所成,也必须面对就业市场的“冷面孔”了。如何有效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鼓励人人当老板”,这是一语惊人的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杨小凯对症开出的药方。杨教授自有其独特的理论依据。他详尽地作了一番分析:与大陆相比,港台地区人口密度高得多,就业压力大得多,但在经济起飞时还是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同样正处经济起飞期的中国,却对劳…  相似文献   
992.
《论语》郑玄与朱熹解释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玄和朱熹是汉代和宋代经典解释的代表性人物。本文从解释观、解释方法和解释内容三个方面对《论语》郑玄和朱熹的解释作了比较 ,认为他们不同的解释观是决定两者对《论语》作出不同解释的根本原因 ,而二人不同的解释观又产生于各自时代的不同学术思想 ,从而建立了中国经典解释学和中国传统学术史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93.
申永贞 《现代哲学》2001,23(4):140-14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表明,实践活动是种双向化的过程,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自身及人自身的内在世界也在受着实践活动自觉不自觉的改造,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双向改造中不断进步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越来越得到更多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94.
汪业周 《学海》2001,46(1):28-34
社会活力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构成.社会活力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民族性、开放性、辩证性及实践性.他遵循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就社会活力的提高机制及实质进行了全面而深刻地阐释.邓小平社会活力观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内在根据以及科学的理论来源和哲学基础,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5.
胡治洪 《周易研究》2001,26(2):20-29
本文通过对帛书易传<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昭力>四篇的分析,认为帛传四篇为孔子<易>论,其中包涵着<论语>、<孔子集语>、传世本<易传>等反映孔子思想的传世文献所隐微罕见的天人道德观念;帛传四篇表现了孔子在涵括三代以至春秋新旧天人观念的基础上对于天人内涵的初步的哲学改造,反映了孔子将传统的主宰之天转化为道德之天、并将传统的主体对于形上存在的外在超越关系转化为内在超越关系的致思取向,从而凸显了孔子作为当时敏锐而深邃的思想家的形象;帛传四篇所涵具的孔子天人道德思想补足了三代天命德政观与思孟天道性命思想之间的逻辑缺环,是经由曾子(<天圆>)而达致<中庸>、郭店儒家简、<孟子>乃至传世本<易传>所体现的天道性命思想高峰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96.
职业价值结构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通过对教师、管理人员及会计三类人员共307名被试的职业价值评价结果的因素分析,探寻职业价值结构。结果显示:职业价值结构涵盖了11个类别因子,即交往因子、义利因子、挑战因子、环境因子、权力因子、成就因子、创造因子、求新因子、归属因子、责任因子及自认因子,这些因子涉及了职业活动的目标、手段、环境、对象等多方面的价值内容。  相似文献   
997.
管理者的管理自我效能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工作的复杂化需要管理者具有高的管理自我效能感。作者在介绍有关管理自我 效能感与工作绩效、职业紧张的关系,以及影响管理自我效能感因素的研究的基础上,就管 理者管理自我效能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8.
公安院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并加强在校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本结合警察职业及其教育的特殊性,就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形成能够适应警察工作的独立的健全人格的内容及途径作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999.
归因是我们理解世界、生成意义的重要方式。主流理论以“集体主义”文化为焦点,忽视了社会认知的动态复杂性与超自然观念的影响。超自然观念对中国人归因的影响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归因对象、归因维度、归因过程和归因后果。中国人有家族和国家等非个体的独特归因对象;超自然观念提供了“个人-情境”二分法之外的重要归因维度;中国人存在“自动情境纠正”的归因过程,其根源在于基于阴阳观的关联与整体思维,后者还对宏观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苟东锋 《哲学动态》2023,(10):76-84
20世纪40年代,张东荪和梁漱溟曾在中西哲学比较的背景下提出“中国人极有事的观念,且或化物为事”,“西洋人极有物的观念,且或化事为物”。这说明中国传统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事”的哲学。无独有偶,当代学者赵汀阳和杨国荣等不约而同地重提“事”观念,并分别构思出“事的形而上学”和“以事观之”的哲学进路。可以发现,一种现代“事”哲学已然形成,这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在现代“事”哲学的建构中,一个重要却未被重视的问题是“事”观念的古今之变。传统“事”哲学未能重视由“物”观念所主导的事实维度,从而偏向了价值维度。在“古今中西”的视域中,现代“事”哲学则要求一种扬弃了“物”的“事”观念,进而以之沟通价值和事实,使之不堕入任何一偏,最终成为一个独立观念。尽管如此,就中国哲学传统中亦存在一种正视且反省“物”的暗线而言,现代“事”哲学也处于中国哲学传统的延长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