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医乃仁术:中国医学职业伦理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古代医学道德具有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乃仁术”的命题,充分体现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医学技术是“生生之具、活人之术”,而且也表达了中国古代医生的道德信念,即通过行医施药来实现仁爱爱人。济世救人的理想。中国传统医学十分重视医学的伦理价值,“医乃仁术”被普遍信奉为职业伦理原则。然而,尽管历代医家也提出过一些医学伦理准则和规范,但并未形成一个类似于西方医学史上“希波克拉底誓词”那样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公认的誓言和准则。“医乃仁术”的普遍原则更多的是体现在强调医…  相似文献   
112.
为探索成为自雇佣者与离开工作岗位后,高龄、女性、未婚与农村员工4类抑郁症状高风险群体抑郁症状增量变化,研究借助计分模型,使用2010~2014年CFPS数据分析两事件与抑郁症状增量的关系,检验年龄、性别、婚姻经历与生活所在地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一般员工成为自雇佣者后抑郁症状增量下降,离开工作岗位后抑郁症状增量增加;细化至高风险群体,高龄与农村员工成为自雇佣者后,女性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后,抑郁症状增量下降。表明职业转换后,常见抑郁症状高风险群体抑郁症状恶化趋势能够减缓。  相似文献   
113.
基于社会情绪选择理论,采用三阶段的时滞研究设计,探讨职业未来时间观与职业成功的关联机制。研究发现:开放式职业未来时间观与促进定向工作重塑正相关;促进定向工作重塑与职业成功(组织内外职业竞争力)正相关;促进定向工作重塑在开放式职业未来时间观与组织内职业竞争力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并且在开放式职业未来时间观与组织外职业竞争力的关系中存在遮掩效应。这表明职业生涯未来时间与机会的感知能激发员工特定类型的工作重塑行为,进而对职业生涯发展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4.
为了考察职业呼唤、情绪调节、职业弹性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对479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职业呼唤正向预测工作绩效,情绪调节和职业弹性在职业呼唤和工作绩效之间中介作用显著;(2)情绪调节、职业弹性依次在职业呼唤和工作绩效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深化了人们关于职业呼唤关于工作绩效的作用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5.
清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清华大学1999级2844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城乡生源、是否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职业及化程度的影响。在城市长大的、父母有较好的职业和较高的化程度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提示教育工作要重视来自农村及父母化程度较低的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16.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人们对深层次工作意义追寻愈发强烈的双重影响下,准确把握员工职业使命感是提升组织绩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重要前提。现有职业使命感研究忽略了中国情境,对职业使命感动态变化的因素以及激发机制的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围绕上述关键科学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丰富和拓展职业使命感的理论研究:第一,基于中国文化的集体主义自我实现识别职业使命感的核心构成要素,并开发出本土化员工职业使命感量表;第二,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采用纵向研究设计揭示职业使命感动态变化的消极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第三,从微观管理实践出发,采用日志干预考察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干预对员工职业使命感的激发机制。理论上,研究成果丰富了职业使命感概念内涵的理论视角,推进了职业使命感发展机制的研究;实践上,为我国各类组织保护和提升员工职业使命感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7.
已有研究大多以职业冲击的影响结果为划分依据,将其区分为正面职业冲击(意外加薪等)和负面职业冲击(意外失业等)。然而,由于忽略了个体认知差异或时间等因素,这种分类方式有失偏颇。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对职业冲击提出新的分类方式——挑战性和阻碍性职业冲击;并依据所提出的新分类方式,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情感事件理论和事件系统理论,提出了基于多视角的职业冲击作用机制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118.
119.
以321名企业员工为被试,通过自编的职业延迟满足问卷,考察了企业员工的职业延迟满足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职业延迟满足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年限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职业延迟满足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公平晋升、注重培训对职业延迟满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职业延迟满足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影响过程中存在中介作用;在结构方程模型中,职业延迟满足在公平晋升、注重培训与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而职业延迟满足在职业发展与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0.
陈璧辉 《应用心理学》2001,7(3):33-37,44
文章讨论了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条件下组织承诺和职务投入分别对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绩效和离职倾向的预测效应.针对Werbel(1984)提出的只有职业发展后期组织承诺才能有效预测离职以及Keller(1997)提出的职务投入对工程师绩效不具有预测力,论文提出了不同观点.通过问卷法对210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测量发现,无论离职倾向还是工作绩效,随着职业发展,其预测变量呈现组织承诺-职务投入-组织承诺交替出现的特征.文章对交替过程中的职业发展阶段划分及不同阶段的任务特征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