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30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朱熹的《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其中对三家《诗》的征引,表明了朱子的三家《诗》学思想。朱熹对三家《诗》的运用,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学术环境、《诗经》研究的状况和朱熹本人的学术追求等各方面紧密相关。它传达了很具有影响力的讯息,吹响了对三家《诗》关注的号角,引起了后学的广泛关注,与王应麟的《诗考》一道,影响了有清一代三家《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2.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是海德格尔于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表的唯一一篇论文。他强调,"我的思想和荷尔德林的诗歌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中"。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以五个具有"确定次序"与"内在联系"的中心诗句为提示,将诗的本质性的本质端到我们眼前。通过悉心释读荷尔德林的诗,海德格尔引领读者从"之间"即存在本身的"显-隐二重性运作"的不可同一的"相关性"上来思索"诗的本质",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大地的本质乃至理解贯穿整个西方思想史的"诗与哲学之争"都提供了一种另类眼光。  相似文献   
173.
孟乐  叶灿  王佳佳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22,54(11):1366-1380
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种高层级的共同内群体, 性质复杂、构成多元。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相结合, 是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国内不同民族及其成员表征中华民族共同内群体, 以国外不同民族及其成员表征共同外群体, 通过3个实验考察内藏班高中生对国内外民族的容器隐喻、群际态度和助人倾向。实验1采用空间Stroop范式, 发现国内民族人名呈现在圈内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呈现在圈外时, 国外民族人名呈现在圈外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呈现在圈内时, 说明内藏班高中生已经建构了中华民族共同内群体认知, 将国内民族成员置于容器内, 将国外民族成员置于容器外; 实验2通过启动Stroop范式发现, 当启动词是国内民族名称时, 对积极词的词性判断反应时显著短于对消极词; 当启动词是国外民族名称时, 对消极词的词性判断反应时显著短于对积极词, 说明内藏班高中生对国内民族存在着共同内群体偏爱, 对国外民族存在着共同外群体偏见; 实验3采用金钱和时间助人任务, 发现内藏班高中生捐赠给国内民族成员的金钱和时间均显著多于国外民族成员, 说明内藏班高中生对国内民族成员具有更强的助人意愿。整个研究表明, 具有丰富的跨民族交往、跨文化生活经验的内藏班高中生在共同内群体认知、共同内群体偏爱和对共同内群体成员的帮助倾向上, 均展现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4.
"一言以蔽之"与经典解释--孔子论诗考(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从思想家的角度,在教育弟子的过程中对诗的意义阐幽发微,而不仅仅是删定"诗三百".随着上博简<诗论>等战国佚籍的公布,这一现象更加引起了学界瞩目.本文认为孔子及其弟子重视诗之中的"思",他对诗的总体把握和对于具体诗篇评论,都采取"一言以蔽之"的手法,简练而精当.孔子对于诗的理解、解释、评论是"诗三百"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同时,论诗和教诗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源头.文中还对孔子"思无邪"、"诗无隐志"、"<关雎>之改"、"<燕燕>以其独"、"<鸤鸠>吾信之"等论断作了新的分析,进而强调"述而不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5.
诗囊齐己     
艾若 《佛教文化》1993,(2):43-45
有两位湖南益阳人,文艺理论家艾若和书画艺术家林凡,91年时参加了一次诗僧齐己的学术研讨会,会后同道共发宏愿,于一年半前开始搜集撰写《中国历代僧诗集注》。尽管尚在进行之中,据说已达五万首;稍加注释,字数已逾千万。这虽不能称作诗海,但称作诗河、诗的巨流终究是当之无愧的。可见佛教诗歌在中国诗歌中的比重之大,也可见佛教诗歌之可开发尚在初阶。《禅诗今译百首》已经出版,现应买不到书的读者之要求,再选载两首及著者的自序。读者见仁见智,不妨评点。圆澈法师文辞简约、笔墨苍劲,为本栏赐来一篇“禅门诗话”,十分耐人寻味。如果十方大德、各界骚人有此雅兴深意,本栏愿继续提供版面,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6.
汇总《左传》《国语》所载春秋人在28次赋《诗》活动中所涉71篇《诗经》诗句,可分析出春秋人赋《诗》的断章取义、诗旨共识、赋篇取首、赋诗不刺四大规则,这些规则的形成,乃是春秋外交形势需要、《诗》社会功能转变、官学教育结果等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77.
拥有与享有     
正许多人以为只要拥有就等于享有了,其实谁出生于世间,都拥有了大地风月,但有几人真能享有了它?拥有与享有是有很大不同的,试举金钱为例,拥有金钱的可能是金钱的奴仆,而享有金钱的才是金钱的主人。对生活质量毫无改善,而只对着存款簿上累进的数目神秘微笑的;对日常生活无理地节省,钱永远欠缺一点,不然又可以再拼凑成一张支票一纸地契的;又或者钱多得不知道怎样使用,还  相似文献   
178.
正前言当今世界,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流在各个层面不断地拓展、深化和发展。西方文化在介入中国并注入新生机的同时,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东西方文化互补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文化的一大特征,而宗教方面的文化交流也会越来越丰富,所以,我们要在这方面有所准备和行动。意象文化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如果我们希望进一步地做好福音的  相似文献   
179.
在古老而美丽的江城——黄州,有一处用苏轼的号命名的游览胜地——东坡赤壁.苏轼怎么和黄州赤壁发生关系呢?这得从北宋的一场文字狱——乌台诗案说起.  相似文献   
180.
家长来信浩浩妈妈来信说,自己的儿子浩浩上二年级了,在家里说话一切都正常,就是见到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家长不说话。对他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哄也哄了,什么办法都用过,但他就是不开口。浩浩的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一名医师,父母性格都偏内向。浩浩小时候白天由外公、外婆带,晚上一直跟父母同住。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孩子2岁被送到托班,分离哭闹与其他儿童无异,家长没有感觉特别困难,幼儿园4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浩浩特别粘妈妈,从小不敢一个人去厕所,需要大人陪同;到现在都二年级了,还是不能独立睡觉,需要妈妈陪着才能入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