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5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梅谦立 《现代哲学》2023,(4):154-160
耶稣会传教士于16世纪来到中国时,认为中国的不同知识流派都是一元论和唯物论,因此致力于引入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和个体化概念,人类灵魂的哲学和神学概念可以基于此得到发展。我们将考察与物质概念有关的四个讨论。首先,利玛窦批评理学只认识到质料因和形式因,忽视动力因和目的因,这导致利玛窦将太极、理和气等关键概念视为唯物主义而加以拒斥。利玛窦之后,亚里士多德主义著作(尤其是《柯因布拉评论》)得到更为系统的翻译,我们将分析《论天》的中文译本及其关于原初质料的讨论。在关于天体质料和月下质料是否属于同一种类的讨论中,我们将看到,来华耶稣会对著作进行了重要的修改,以适应理学思想。第三,龙华民在其报告中试图表明,儒家相当于亚里士多德本人所拒绝的前苏格拉底的物质一元论。最后,卫方济在其《中国哲学》(1711)中试图超越西方物质与精神的二元论,转向关于中国哲学的更为中和的解释。  相似文献   
32.
明末的江南地区是耶稣会传教士"适应策略"的实验场。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利玛窦在南京成功建立传教点,到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的40多年间,耶稣会士开辟了南京、上海、杭州等中心据点,以及苏州、镇江、扬州、湖州、松江、常州、宁波、淮安、嘉兴、金华等十府的传教点,教堂及教徒数量居全国前列,从而奠定了江南地区在天主教进入中国的起步时期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地方的开教和早期传教活动,都有地方官绅居间襄助。这些官绅无论是否奉教,都对"西学"抱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官绅,耶稣会士在江南地区不仅获得一定程度的政治庇护,顺利建立社会关系网络,还得到相当规模的财政支持,从而使其传教事业比其他地区获得更好的发展。以"利玛窦路线"为核心的"适应策略"在明清时期的中国获得普遍接受,可以说是明末形成的"江南模式"在全国的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33.
天主教的传华史是从耶稣会士在华的宣教事业开始的。早期来华的耶稣会士主要代表有罗明坚(MicheRuggieri)、利玛窦(MatteoRicci)、汤若望(Adamsxhll)、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0等。明末清初,中国社会正处在动荡、多难之际,但儒家文化仍居主导地位,儒学理念在士大夫和百姓心灵中根深蒂固。耶稣会士为了在中国内地立足并开展传教事业,不得不研习儒家传统,趋同和认可儒学理念,并在不违背天主教教义的前提下加以适当的解构与重建,这方面,利玛窦的贡献最大。 第一,生活和…  相似文献   
34.
正明清以来神秘而古老的中国吸引着西方传教士,许多人渴望前往中国,在当时的欧洲掀起了"中国热"。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仅26岁的郎世宁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远渡重洋前往中国传教,因绘画特长被康熙召入宫中,做了宫廷画师。从此,这个具有双重身份的洋人艺术家成为中国"西画东渐"艺术的传播者和开拓者,开创了中西绘画交流与融合的新纪元,谱写了中华美术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5.
唐贞观年间(635)有聂斯脱里派景教士阿罗本从"大秦"("大秦"是我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系)来到中国长安传教,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礼遇,派宰相房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深知真正,特令传授"。景教寺院除翻译经典外,景教士们既传教,也有行医施药活动,如:"病者疗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上述史实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碑文之中。  相似文献   
36.
周志斌 《学海》2004,(2):102-106
南京是晚明耶稣会士传播福音的重地。明万历四十四年七月 ,南京发生一起逮捕耶稣会传教士及天主教信徒数十人的事件 ,史称“南京教案”。以南京礼部侍郎沈榷为代表的明保守派官僚联合某些佛、道人士发动了这起教案具有文化排外的性质。它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晚明党派斗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成为晚明天主教传华后发生的第一起影响较大的反天主教事件  相似文献   
37.
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基督教向中国的突进大致有四次,形成了三次峰谷,而从基督教的第三次来华才与中国文化开始了碰撞与交流.而思想的契合、学术的切入和伦理的示范是耶稣会将基督教信仰融入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有效途径.耶稣会来华传教的成功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只要沟通和传播手段恰当,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完全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与融合.  相似文献   
38.
《天风》2017,(1):23-25
罗严锡禹:罗明坚及其《天主圣教实录》 明坚(Michele Ruggieri),教名弥格尔(Michele),字复初,1543年出生于意大利,1579年7月20日奉调来到澳门,根据范礼安的指示学习中文。在耶稣会在华传教史上,罗明坚是一个过渡型人物,他最早学习中文,最早进入中国广州、肇庆,他把比他小九岁的利玛窦带入中国,1589年奉命返回欧洲,从此再未东顾,1607年5月11日在意大利去世。  相似文献   
39.
正原编者按:教宗方济各已受到全世界天主教徒的热烈欢迎。他正在影响着教会之外的更广阔的世界,这缘于他传达出特别及时的信息。在过去的几周里,许多资深商业人士一直热衷于跟我谈论新教宗——其中最热衷的是那些不可知论者或无神论者。他们知道,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我会表达出强烈的个人观点,但是他们特别好奇的不是教宗方济各对他教会的影响。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教宗方济各对世界近60亿非天主教徒的潜在影响——换句话说,就是他作为领导者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的更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以中国近代山东济南教区将军庙天主堂修院为例,讨论异质宗教融合问题。明朝中后期,天主教耶稣会于济南开教,并藉经院哲学与儒学在哲学属性、本原等级次序及超验性天论三方面的同质化,施以士大夫阶层为主的学术传教策略,中国礼仪之争爆发后,济南教区转由天主教方济各会接任牧职,并在济南府老城将军庙街购置土地建区牧养。通过分析方济各会在将军庙天主堂修院的建置选址及规划布局中秉承礼制苛规之史,探讨其是为传教士藉基督教神哲学辩证法论证基督教与儒学互融的客观物质载体,旨为异质宗教融合论的认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