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方巍 《学海》2008,21(2):31-41
本文通过对杭州市农民工的实地访谈发现,移徙工人在城市就业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制度性的排斥,而且也遭到非制度性的排斥.这种制度性的社会排斥主要表现为体制性的排斥、规范性的排斥和执行性的排斥;非制度性的排斥既来自于城市市民,也源自于农民工群体内部的竞争性排斥和强权性排斥.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文章讨论了西尔弗提出的社会排斥范式的表现形式.作者认为,中国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过程中受到的社会排斥符合垄断性排斥范式的特点,但是又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类似于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192.
个体在用语言来描述他人的行为时,会因为描述对象的群体种类不同而有偏差,具体表现为在描述群体内成员的积极行为和群体外成员的负向行为时,会使用较高抽象水平的词;在描述群体外成员的积极行为和群体内成员的负向行为时,会使用较低抽象水平的词。这种抽象水平的差异由语言范畴模型来具体表明。Maass等人把这种描述上的偏差命名为语言的群体间偏差。并认为在这一现象下有两种机制:动机机制和认知机制,研究表明认知机制能解释大部分语言的群体间偏差现象,而动机机制会在群体内形象受到威胁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3.
外群体偏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义娟  佐斌 《心理科学》2008,31(3):671-674
内群体偏爱在早期的群体互动关系中似乎成为定论.文章在简要介绍内群体偏爱的理论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外群体偏爱的现象及其研究例证,特别介绍了弱势群体成员心理上内群体偏爱与外群体偏爱共存现象,与优势群体成员的外群体偏爱;并对外群体偏爱研究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4.
贺雯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8,31(3):759-761
元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内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的信念,这一社会认知领域中新的概念属于元知觉的范畴.社会认知心理学家发现元刻板印象是影响群体间关系的重要因素,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成为国外社会认知领域研究中的新动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外有关元刻板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5.
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与的方式对1350名北京市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学业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群体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流动儿童对所在群体的情感认同、认知认同和内群体地位感在这一过程中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学业领域的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群体幸福感具有非常显著的消极影响;(2)社会生活领域的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群体幸福感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其影响效应相对较弱;(3)学业领域的歧视知觉主要通过降低流动儿童对其群体的情感认同和内群体地位感,间接降低其群体幸福感,不存在直接的影响效应;(4)社会生活领域的歧视知觉主要通过内群体地位感的中介效应间接地影响流动儿童的群体幸福感,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直接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96.
艾娟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3):522-529
群际宽恕(Intergroup Forgiveness)是指对曾经侵犯过本群的外群所具有的报复感、愤怒感以及不信任感的减少, 有意识地去理解、接近对方群体, 并积极地参与到对方群体中去的一种心理过程。学界对影响群际宽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分析了低人性化、竞争受害性、群体认同、愤怒、共情、道歉以及群体接触7个因素对群际宽恕产生的影响作用; 同时, 以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为基础, 不同的学者提出了提升宽恕水平, 缓和群体关系的干预性建议。但是, 作为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还需要深入探讨群际宽恕的内部过程机制, 积极建立符合本土文化的干预模型。  相似文献   
197.
侯春娜  伍麟  刘志军 《心理科学》2014,37(2):499-505
从Johnson等人发现群体参照效应至今,该领域的研究正经历着对实验范式的不断质疑和改进。范式的不断变革与自我理论研究的推动有着密切关系。建立完善、统一的实验范式一直是此领域中面临的困境。初期研究者主要采用将群体参照与自我参照比肩并皆与语义加工控制组的记忆效果相对比的模式;后继学者对语义加工的控制条件提出了质疑,进而主张该研究领域应遵循自我归类理论的指引,确立以同一层面的内群—外群的比较为实验范式。但以外群作为控制条件,依然面临着其形象性弱于内群的质疑。本研究认为,将一般他人任务条件纳入控制组不但可以弥补外群群体形象性差的不足,而且为连接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架起了桥梁。未来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以内群—外群的比较为基础,并结合一般他人的对比为范式将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8.
邢兆良 《学海》2003,(4):77-85
建国初期 ,思想改造运动中知识分子在思想、心理方面面临着两难选择。由于历史的积淀 ,知识分子群体的缺陷 ,现实的环境 ,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在思想、价值、话语、道德、心理诸方面形成了以政治为主导、为基础、为标准的选择模式。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对知识分子群体的定型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9.
本文基于临床观察的具体情况 ,对医患关系的潜在含义进行以下浅析。1 现代医疗群体的特征1 .1 医疗群体的不对称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学也不断发展 ,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 ,医患关系的不平等更加明显 ,具体表现在 :其一 ,由于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十分薄弱 ,人们的医疗知识普遍匮乏 ,所以 ,具有特殊专业知识技能的医疗者 ,自然处在知情者的优势地位 ,而患者群体则处在不知情的劣势地位。这种专业知识的不对等 ,造成了患者对医护人员 ,一是盲目信任 ,二是缺乏理解。知识的不对等是医疗群体间的特色。其二 ,在医患关系中 ,…  相似文献   
200.
在集体行动发展过程中,新的群际互动事件会对参与者心理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与实验情境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集体行动失利情境下参与者情绪体验对其未来行动意愿的影响,以及群体认同与群体效能对情绪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集体行动的消极结果会引发参与者愤怒与沮丧情绪体验,且愤怒情绪对其未来行动意愿有正向预测作用,沮丧情绪对其未来行动意愿有负向预测作用;2)群体认同与群体效能会影响群体成员因集体行动失利而产生的愤怒感与沮丧感,参与者对内群体的认同感越强,效能评估越高,在集体行动遭遇挫败时体验到的愤怒感就越强,体验到的沮丧感就越弱。本研究扩展了集体行动的情绪研究取向,并为探讨集体行动的动态演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