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98篇
  8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王沛  王雪枫  陈庆伟 《心理学报》2015,47(1):93-107
采用IAT范式探讨不同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作用:实验1通过音乐唤醒被试的不同弥散性情绪状态(悲伤vs.愉悦), 并操纵其即时观念(刻板一致vs.刻板冲突), 探讨二者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表达的影响。实验2通过视频诱发被试不同的指向性情绪(同情vs.厌恶), 研究其如何调节大学生对不同感染途径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内隐刻板印象表达。在此基础上引入四重模型(Quad Model)分析技术, 进一步细化情绪的调节作用究竟发生在认知加工的自动加工过程还是控制加工过程, 以及不同情绪是通过哪些心理成分调节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结果表明:(1)当即时观念与刻板印象内容一致时, 积极弥散性情绪促进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 反之则会抑制其表达; (2)弥散性情绪通过调节认知加工的自动化加工过程, 进而调节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 但未参与调节控制性加工过程; (3)积极效价的指向性情绪会抑制被试对艾滋病患者的内隐刻板印象表达, 消极效价的指向性情绪会促进其表达; (4)指向性情绪通过自动激活成分, 调节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自动化加工过程; 同时也通过辨识力成分, 参与调节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控制性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2.
群体道德情绪是指个体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在与群体互动过程中,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对群体成员的言行进行道德评价时产生的情绪,包括积极和消极两种群体道德情绪。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群体道德情绪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指出未来可以从研究方法、生理机制以及对教育的影响等方面来进一步探究群体道德情绪。  相似文献   
13.
朱千林  魏峰 《心理科学》2022,45(3):672-678
基于社会认知自我调节理论,本研究探讨了职场负面八卦对八卦目标行为的影响机制。对214份员工和领导配对问卷的分析结果表明:羞愧在关于自身的职场负面八卦和印象管理、职场排斥之间起中介作用;关于同事的职场负面八卦对羞愧的中介效应起到调节作用,关于同事的职场负面八卦越弱,关于自身的职场负面八卦通过羞愧对印象管理及职场排斥的预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卡茨尼尔森认为阶级形成是涉及城市、国家、政治、文化、资本等众多因素的偶然的、易变的空间化过程,不同的空间环境生成多样性的阶级模式。其贡献在于通过城市空间、日常生活经验层面的阶级等概念中介重建现代工人阶级形成史,表明城市社会地理学如何有助于人们说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范畴正丧失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把握能力。尽管卡茨尼尔森努力建构一种空间化的马克思主义解释范式,但这种分析路径缺乏不平等、剥削和支配等经典概念和分析机制,呈现出的是马克思主义、韦伯主义和布迪厄主义等众多阶级分析路径的混杂。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6,(5):63-68
国家信访局原副局长许杰腐败行迹的曝光触碰到以前很少关注的信访腐败问题。信访腐败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信访制度合理性与合法性认同,损害到我国政府公信力,降低了干群关系的互信度。所以,信访腐败治理迫在眉睫。本文围绕权力、制度与环境三个维度,揭示信访腐败形成的内在机理,为治理信访腐败提供了一个认识前提,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田青 《佛教文化》2016,(2):107-111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发展上,能看到禅宗的大量影响。禅宗强调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对以单声音乐为主的中国音乐讲究“韵”、讲究“韵味”、讲究“羚羊挂角”,空灵淡雅的风格形成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大都是从西域传来的燕乐,在唐代就像今天的流行歌一样曾风靡了社会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张婧 《美与时代》2020,(11):19-20
现代绘画艺术崛起于20世纪初,在脱离了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与空间概念束缚之后,力求画面的平面化、单纯化表达,有着自身独属的审美风格,而这些又有赖于绘画语言的载体功能,其本身作为一个庞大的构成系统,包括线条、造型、色彩以及材料等,共同描绘着艺术形象,反映了创作者的状态、认知、思想及情感等主观意向,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对现代绘画艺术语言风格的解析,是促进艺术更好发展的必要一环。文章基于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概述,对其语言风格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规范错觉是指个体的规范感知与实际存在于群体中的社会规范之间存在差异, 规范错觉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957份问卷调查的分析显示, 人们普遍高估了他人的食物浪费(行为错觉)以及对浪费的赞同程度(态度错觉), 而这两种错觉又加剧了人们自身的浪费行为。中介效应检验显示, 印象管理中的社交性维度部分中介了两种错觉与浪费行为间的关系。两个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检验了描述性(命令性)规范信息对行为(态度)错觉的影响, 结果发现, 描述性规范信息降低了行为错觉, 并通过社交性减少了浪费行为; 而命令性规范信息并不改变态度错觉本身, 但通过降低态度错觉对浪费的影响而减少了浪费行为。上述结果意味着两种规范信息尽管高度相似, 但其作用机制却可能不同, 同时这一发现也为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两种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友伴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源。本研究从儿童积极发展的视角探讨友伴人际品格(仁慈和公正)对儿童人际品格的影响及友伴数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并检验了儿童的群体(学段、性别、是否独生)差异状况。研究采用班级同伴提名法及儿童品格调查问卷对1555名4~9年级儿童及其互提名友伴展开调查。结果发现:(1)友伴仁慈和公正显著预测所有儿童群体的仁慈和公正;(2)儿童的友伴数量更多时,友伴公正对其公正的预测作用更显著;该调节效应仅体现在初中生和男生群体上。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与具有积极品格特征的友伴交往对其积极品格的发展至关重要,且对于特定群体(如初中生、男生),与越多具有积极品质的友伴交往,其受到的积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21,(1):5-13
大一统国家的长期维系和不断重建是中国国家韧性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但中国国家韧性的形成并不来自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中国反而是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度。自然灾害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而给大一统国家带来了强大的政治压力。国家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统称为荒政。中国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荒政。成功的备荒救灾不仅以大一统国家为前提,荒政也是中国国家韧性的塑造机制。荒政实践作为国家提供的公共物品,强化了王朝国家的资源调动能力,推进了国家官僚组织建设,规避了中央政府基层控制权的旁落,巩固了普通民众对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支持。荒政还为大一统国家的重建提供了心理基础、历史共识、制度遗产和基础设施。从与自然灾害的对抗中形成的国家韧性仍然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