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王阳明的“无善无恶是心之体”之说,常被批评为近禅佛、谈“虚”论“无”、凌空蹈虚等等.本文将表明,此说固然有其高远之境,但同时又有着生活中的直接可理解性和“切近”的特质.它是生活之道,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贯通,高远与切近的贯通.其“无”不是平板干空之无,而是发生性的、“活”的无、恰恰能够成就“有”之无.它与现象学的“朝向事情本身”的精神也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302.
王勇 《美与时代》2014,(6):83-83
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就必须认真把握各种美的形态。  相似文献   
303.
你能行     
欣赏学生,欣赏其行为活动中的闪光点,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它有着无穷的力量。教育的眼睛,会从平凡乃至丑陋中发现美;教师的头脑.应该是哲学家的头脑,会辩证地去看学生及其行为,并得出正确的一分为二的结论.而且应该尽可能多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他很小很小。  相似文献   
304.
从维特根斯坦、阿多尔诺出发,再追溯到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美感与艺术的本质在于形象地展示幸福要素的一角以及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美的现象极多,山水风光,一丛鲜花,一个女孩都可以很美,却又各不相同。与此相类,幸福要素也是范围宽阔的,可以把所有美的现象都包罗在内。美是形象的、具体的,不诉诸抽象的概念与逻辑推理。与之相类,幸福的要素也是具体的,是凭借经验就可以判断的。因此,美的本质与幸福的要素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305.
高原红岭巍峨壮观,山顶上皑皑白雪,折射着太阳的光芒,雄鹰在湛蓝的天空中俯瞰大地,自由翱翔……这里有高原壮丽的大美,但却是军事禁区。  相似文献   
306.
李懿 《美与时代》2023,(6):33-35
中国画柔性美形式发展具有特定历史导向。在统治中国画几千年的柔性导向的历史洪流中,出现了徐渭式、郎世宁式两种反叛的类型。分析出现由柔性美到刚性美变化的原因,包括明清时代中国画发展到多元成熟期,以及中西文化撞击和汇合。  相似文献   
307.
审美能力是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要求培养的重点,它对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爱好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师专业水平和审美教育能力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审美育人的效果。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审美育人的重视,并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美术审美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08.
孙建东 《天风》1996,(10):43-44
我敬爱的父亲孙彦理主教蒙召归天已一年多了。这一年中,父亲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总觉得他仍和我们在一起。 父亲的一生是荣神益人的美好见证。他出身清贫,从小就立下了侍奉主的心愿。40年代他毕业于金陵神学院,曾先后担任卫理公会的慕尔堂、景灵堂、沪西礼拜堂等礼拜堂的牧师。1955年上海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  相似文献   
309.
先秦道家美学人格论转变为魏晋道教“神仙”美学思想,其间最具代表性的文献是《老子河上公章句》和《老子想尔注》,它们在人(仙)格美的内在与外在、凡人仙人人格对比、神仙审美心理、道家道教人格修炼与艺术美之关系等四个方面,展示了道教美学人格思想的嬗变过程,再次证明了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与后世道教美学思想之间的亲缘关系,也证明道教美学思想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10.
文学的物象表层是由言辞构成的光色美,陆机倡导辞意双美,即文学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刘勰追求衔华佩实,即文学兼有动人文采和充实内容.文学的物象深层是在儒家思想的教化之风运动中产生的意象美,《文赋》标举“颐情志于典坟”,即文学在古籍中涵养情志;《文心雕龙》崇尚“宗经”“趣新”,即文学在尊崇儒家经典的前提下创造新情趣.两部文论著作的哲学心理是:陆机在华亭鹤唳中与“寻找本真”的海德格尔哲学契合,刘勰在雕琢文心中与“乘物以游心”的道家哲学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