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0篇
  34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意义世界以本然之在与人化之在的分别为前提,它基于成己与成物(认识世界与认识自己、变革世界与变革自己)的过程,以人对存在本身(包括人自身之"在")的理解、规定、作用为指向;在宽泛的意义上,可以将其视为进入人的知行之域、打上了人的印记并体现人的价值理想的存在.历史地看,在关注成己与成物的同时,中国哲学也从不同的方面涉及以上领域,当代中国哲学的沉思,同样不应忽视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252.
一、美与丑并存的世界 西方传统美学认为,与美有关的特征是:规律、和谐、理性、令人愉悦、对人有益……如果事物具有与之相反的一些特征,如:混杂、无序、非理性、重欲望、令人痛苦……则往往被划入丑的行列,并且丑在艺术中即使能争得一席之地,也只能是羞答答的作为美的陪衬.  相似文献   
253.
美的着装,除了体现我们的涵养,增强我们的自信外,还给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着装美,离不开我们对款式和色彩的认识;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也离不开对流行捕捉。本文从款式、色彩与流行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这些理论,对人们的着装,对学习服装设计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4.
生命之美     
他是个长得凶神恶煞的暴发户,兜里有几个钱。我常见他亮着嗓门,粗声大气地和别人说话,而且还指手画脚,张扬得不可一世。  相似文献   
255.
闲暇好去处     
阮梅 《思维与智慧》2006,(12):35-35
好去处必养心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心情花园。这里没有容颜的美与丑,没有功利的得与失。只有一颗颗稚嫩的心灵对着未知世界的倾情渴慕。不论白天、黑夜,哪怕是酷暑严寒,这里大多听得到朗朗书声,看得见操场上的放肆雀跃。他们释放的青春热情像校园那阅不尽的深深浅浅的流光溢彩的绿色,  相似文献   
256.
上帝的指示     
紫仪 《天风》2011,(8):48-48
一天,我问上帝:请指示我,我该如何在这个世上生活我耳边传来了他的声音,他说……像太阳,早起早睡,规律地升起与落下像月亮,闪耀于暗夜,但仍顺服于更明亮的日晖像鸟儿,饮食、歌唱、飞翔像花儿,热爱阳光,也坚定地扎根像忠诚的狗儿,只忠于上帝。像果实,外表美丽,内在健康像每日,谦逊地临到和离开像绿洲,奉献甘泉予干渴的人像萤火虫,即使身躯渺小,  相似文献   
257.
孔子乐舞结合礼、乐、舞于一体,融入了孔子儒家思想的“仁”的特色,其内容深厚而又哲理,追求和谐统一,表现了对天地、君主及礼制的庄重与崇敬。我们主要从美的本质角度分析了孔子乐舞的形象性、感染性和多样性,并从审美的艺术角度来分析孔子礼乐在音乐美角度、舞蹈美角度方面的审美特征。最后对孔子乐舞所蕴含历史悠久的文化精神,及其对之后的封建社会礼制等级的深远影响作出了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258.
"道——生——美"是道教美学思想最根本、最重要的民族文化特征,以此为基础,道教美学又形成了"道——心——美"的"心——道"论或心性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大无畏精神;"真善美"的仙格美以及"忠"、"孝"的伦理化色彩;天人同构、身国一理的生命政治学;"琴以载道"的艺术哲学。以上六点共同组成了道教美学思想的民族文化特征,也是道教明显区别于其他宗教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59.
本期"论坛"栏,发表的三篇论文,都是以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美学为中心的。范曾绘画的杰出成就根源于他明确的艺术美学观念,而其艺术美学观念的根柢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构建了他的精神气质与主观世界。李渔关于真实与虚构、新奇与寻常、简与繁等的阐述,是中国传统美学对某些艺术辩证规律的精彩总结。翟墨"大美通一"的"大一美学",其实质也是"大千世界,道通为一"的中国智慧。这几篇论文作一组发表,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互相发明之益。  相似文献   
260.
如果说《判断力批判》的两个重要任务——论证审美自律与连接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体系性建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那么美作为德性的象征的命题恰好处于这种张力的节点之上.一方面,美的象征性必须以审美自律为前提;另一方面,通过象征,美成为从自然到自由过渡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命题,学界存在不少误解,或将审美理念与美的象征性混淆,或未精准说明象征的方式,或无法确定象征命题在康德哲学体系中的功能.消除这些误解,首先要澄清象征一词在康德哲学中的功能(对理念的感性展示)和运作方式(对反思规则的类比),美对德性的象征才能被确定为审美反思和道德意向中主体内心结构的类似性——无涉感性关切的纯粹性和自我立法的主动性,或者说是消极的和积极的自由.在这种意义上,美对道德的象征不仅要与审美理念区分开来,也不能建立于超感性基底之上.通过形式性的象征关系,美与道德不仅在经验人类学意义上互相促进,而且在先验层面,美得以展望理知之物,成为从自然到自由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