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0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许秀 《天风》1996,(7):37-37
圣经中没有出现过“机遇”这个词,但现在却是一个很重要而为人所共知的词语。 “机遇”就是“机会”,抓住机遇,实际上就是要抓住机会。全部圣经中“机会”一词出现约20次。 当年亚伯拉罕要为独子以撒在本地本族中找一个合适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2.
陈庄考古发现比较摭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敬明 《管子学刊》2010,(3):111-114
陈庄西周早中期遗址考古发掘获重大成果,其中车马坑可与胶县西菴商代晚期者作横向比较;而西周早期刻有周易卦画的卜甲,分别为周易中之"艮"与"噬嗑",可与平阴朱家桥殷代陶罐上刻画之"损"卦相联系。豊般铜器之主人,应与山东商周古国发生密切的文化交往。  相似文献   
123.
李贺“鬼诗”有独特的抒情视角,即“鬼眼看鬼”.“人眼”看鬼,人觉可怖;“鬼眼”看鬼,鬼显可亲.在李贺的“鬼诗”中,人有死气,鬼有活气;人为客,鬼为主;人觉寒,鬼觉暖;人有恨,鬼有情,死神在李贺笔下变得可爱可亲.李贺的“鬼眼看鬼”与他的悲惨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苟活的现实世界根本不属于他,只有在诗中的“鬼世界”才能为绝望的心灵找到一个温暖的家.而这,正是李贺诗心之隐秘处.  相似文献   
124.
明天会更好     
今年7月1日,香港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这对于内地和香港两地的人民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大事,而对于两地教会和信徒来说,除了再一次体验血浓于水的民族亲情外,更多一份同属中国人的教会的主内团契。 由于地缘的关系,广东和香港两地教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本为一体,在后来有一段时间,随着形势的变化,两地教会分开、各自独立。  相似文献   
125.
绍光 《天风》1997,(2):45-46
第六届全国基督教会议进行中时,《天风》记者利用会议的间隙采访了一些代表。交谈中,他们向记者介绍了所在地教会(两会)的工作,分享了他们对于这次全国会议的感受。 仝平安(青海省基督教代表,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基协常委)  相似文献   
126.
少女鬼“妮日”是凉山彝族民间信仰中常常作祟于人的厉鬼,因而成为人们诅咒和驱赶的主要对象。本文通过对“妮日毕”法事中所使用的主要经文的翻译和对彝族民间文学及民间盛行的民俗事象的剖析,认为凉山彝族民间对“妮日”的信仰是彝族古代崇拜少女、处女的遗风。  相似文献   
127.
今天,我们缅怀傅主教,就要以"盐"和"光"的精神做好中国天主教的各项工作,使傅主教的遗愿实现于中国教会。光阴荏苒,2012年的春天在满树桃花中悄然来到,敬爱的傅铁山主教安息主怀转眼已是5年。5年前的那个傍晚,当我们获悉已有心理准备而又极不希望接受的噩耗时,泪流满面,心如刀绞。全国的神长教友都为傅主  相似文献   
128.
注鬼论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神学理论,对研究早期道教史、古代墓葬考古和古代丧葬习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文剖析并论述了注、注病的含义以及道教对注鬼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道教注鬼论。  相似文献   
129.
正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中国佛教的复兴与世界化,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最早具有世界眼光的先觉者之一。大师生于清末,此时正值家国患难、民族危亡之际,中国有识之士无不为民族、国家之出路艰苦求索、奔走呼号。在中外思潮激荡、社会剧烈变革的历史潮流中,中国传统文化遭受着反传统与西学的双重冲击,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更是难以幸免。清末民初,中国佛教面临重重困境:兵燹不断  相似文献   
130.
人文精神的前提是以人为中心。从维护个人尊严和自由,到关注人类平等权益;从针对人生的现实关注,到展望人类前景的终极关怀;因而成为人性发展的普世眭需求。优秀的画作之所以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不仅是由于它们显示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水平,更在于它们闪耀着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积极向上、正直高洁的人文精神。正是这种人文精神,在代表中国传统绘画主流的文人画中,这种人文精神挥发得尤为淋漓尽致,赋予了中国绘画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