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沐浴着思想解放的春风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然而,历经20多年之后,这一学科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不仅没有显示出应有的景气,甚至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和忧虑的问题。为评估这一学科的当前状况,  相似文献   
62.
娄胜华 《学海》2002,3(2):104-108
以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为标志 ,中国开始了政治权威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民国初年 ,虽然建立了中央政权 ,但没有真正建立起中央政治权威。相反 ,由于权威合法性延续的中断导致政治权威的断裂与危机 ,社会走向严重的失序状态 ,各种不同的政治力量试图用不同的方式重建政治权威 ,其中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强人政治”和以宋教仁为代表的民主政治两种途径较为典型。在袁、宋所主张的方式均遭失败的情况下 ,孙中山提出了“以党治国”的第三种权威模式。作为一种替代性和过渡性模式 ,孙中山探索的“党治”模式回应了社会政治心理需求 ,为解决迷失已久的社会政治权威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63.
20世纪历史哲学在上半叶由黑格尔式的思辨历史哲学转向历史认识论研究。之后。自1970年开始,它又经历了语言学转折。后者的表现便是叙述主义历史哲学的兴起。它注重分析历史文本的语言风格这类形式要素中表现的本质内涵。也在认识论的层面彻底消解了传统实在论意义上的历史客观性。人们对历史叙述过程诸要素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之后,对某一历史主题确立的目的和效果也就有了更有效的解析方法。进而为当代历史哲学重新深入历史本体,探讨宏大历史叙事与叙述权力创造了条件。当代历史哲学正以20世纪历史认识论的成就为依据,在推进历史/史学观念分析之时,也表现出一种重新步入思辨历史哲学领地的倾向。此时。具有前瞻性的世界史家也像当代历史哲学家那样,注意到了世界历史观念的现实意义。本栏选取的4篇文章(另外两篇将以后刊出)便分别涉及到构成上述倾向的某些特定层面。  相似文献   
64.
20世纪历史哲学在上半叶由黑格尔式的思辨历史哲学转向历史认识论研究。之后 ,自 1 970年开始 ,它又经历了语言学转折。后者的表现便是叙述主义历史哲学的兴起。它注重分析历史文本的语言风格这类形式要素中表现的本质内涵 ,也在认识论的层面彻底消解了传统实在论意义上的历史客观性。人们对历史叙述过程诸要素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之后 ,对某一历史主题确立的目的和效果也就有了更有效的解析方法 ,进而为当代历史哲学重新深入历史本体 ,探讨宏大历史叙事与叙述权力创造了条件。当代历史哲学正以 2 0世纪历史认识论的成就为依据 ,在推进历史 /史学观念分析之时 ,也表现出一种重新步入思辨历史哲学领地的倾向。此时 ,具有前瞻性的世界史家也像当代历史哲学家那样 ,注意到了世界历史观念的现实意义。本栏选取的 4篇文章 (另外两篇将以后刊出 )便分别涉及到构成上述倾向的某些特定层面。  相似文献   
65.
以勒 《天风》2008,(8):24-25
在初期教会历史之中,我们谈到了修道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记载在《天风》2007年11月下半期),而这一运动始终也没有停止,随着中世纪的社会和教会的环境逐渐恶劣,修道主义再次复兴起来。  相似文献   
66.
出勤主义行为是指在生病时依然坚持工作的行为。工作场所的出勤主义行为不仅危害员工的个人健康,还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支出。近年来,出勤主义行为逐渐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并得到越来越多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总结以往研究,对出勤主义行为的概念界定和测量方法进行了概述,从个人因素、工作相关因素、组织层面因素和团队层面因素四个方面探讨了出勤主义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出勤主义行为对个人健康、工作方面和组织层面的影响。最后,对出勤主义行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我为这次会议准备了三个问题,我将集中讨论对整个美学以及亚洲美学原理的思索会在当今世界文化中所起的作用.1995年在深圳举办的美学会议曾预言21世纪将会是一个跨文化美学的世纪;去年在日本举办了第十五届国际美学会议,会议非常重视对亚洲主要美学传统进行的最新研究;这些都非常清楚地表明,我们作为学者所关注的领域在世界许多不同地区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现象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这正是我打算在此次会议中加以论述的.  相似文献   
68.
69.
在感受质问题上,物理主义坚持在任何一个可能世界中,只要物理事实存在,其他特定事实如现象事实(关于感受质的事实)就随之被决定。假定P为所有的物理事实,Q为所有的现象事实,那么物理主义坚持P必然决定Q。知识论证作为一个反物理主义的论证,旨在证明物理主义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0.
宫睿 《道德与文明》2021,(4):89-100
近二十余年,德性伦理学受到了一种源于社会心理学的批评.一些实验表明,情境因素在人类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性格特质之类的属性是不存在的.这对依仗人格特质及其培养的德性伦理学来说是致命的.于是,德性伦理学做出了各种回应.一些回应是不成立的,德性伦理学是难以维持的.还可尝试由"内隐情境"这一概念解释跨情境的行为一致性以及个性间的行为差异,而无须借助于德性概念.情境主义不是行为主义,它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增强和扩大了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