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全球伦理概念的提出,普世伦理一词进入国人的视野,并引发了人们对普世价值的讨论。当时,人们更多的是在伦理层面上探讨问题。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南方周末》于5月22日发表的题为《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的文章,在学界和思想界引发激烈争论,并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从而把普世价值的讨论推向高潮。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103.
罗素于1900年发表了《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判性解释》,尝试把莱布尼茨哲学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解释。这种解释是逻辑主义的,声称莱布尼茨的整个形而上学都建立在其逻辑学的基础上。尽管这种观点在近几十年受到了一些挑战,但至今仍是英美学界对莱布尼茨的主流解释之一。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04.
贝叶斯条件化原则及其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叶斯方法论(Bayesian methodology)或贝叶斯主义(Bayesianism)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就被提出,直到上世纪80—90年代才逐渐成为科学哲学领域的一个势头强劲的学派。贝叶斯主义又叫做主观主义(subjectivism)或私人主义(personalism)。其理论特征主要有二:其一是把概率解释为一个人的置信度(degree of belief),其二是把贝叶斯公式看作根据经验改变置信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5.
关于主客二分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仍然存在着重大分歧。生态主义者大多从否定的向度上思考问题,他们认为环境问题除了政治因素外,主要应当归咎于人类中心主义,其中最大的问题则是近代哲学确立的人的主体性思想以及与此相关的主客二分模式。在这种模式的主导下,自然界成为人类征服的对象和客体,成为人类满足自己生存、  相似文献   
106.
刘精忠 《世界宗教研究》2011,(2):127-137,194
马丁·布伯的宗教哲学建构深受犹太教哈西德主义神秘范式的影响。后者近代从被动的律法主义向积极的信仰主义倾向创新与转换意义重大。通过脱胎于哈西德主义神秘范式之上的"我—你"对话哲学,布伯的宗教存在主义哲学不仅从信仰向度上实现了对传统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超越,同时也在对人之"生活世界"的强调中,实现了积极行动意义上的宗教普世主义关怀。与此同时,这一哲学建构本身的内在理路亦体现了现代犹太思想哲学化重构过程中与生俱来的悖论性。  相似文献   
107.
一、引言 “公共哲学”这个术语似乎是在20世纪,特别是在讲英语的世界开始使用。然而,假如我们把公共哲学这个概念定义为“从哲学上探讨诸如政治合法性、社会正义、战争与和平、环境问题、公共记忆等各种各样的公共问题的哲学”,那么,可以在西方国家及东亚国家的经典作品中找到与此相当的概念。确实,一种悠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例如,亚里士多德主义实践哲学在古希腊被提出,这种由伦理学、政治和修辞学组成的哲学可以被视为西方国家公共哲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8.
日本的环境社会学与生活环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环境社会学的创立经过,以及创立之后建构起来的各种分析模式在环境社会学中的定位.接着笔者从创始人的立场,就这些分析模式中的生活环境主义模式的理论构成做了说明.生活环境主义模式对中国、日本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是有效的,但是对北美以及澳大利亚等人口密度较低的国家却不一定适用.本文使用了大量篇幅对依据生活环境主义模式的调查方法进行了说明.这种调查方法与社会学通常所说的调查方法出入不大,只是调查更加深入生活,因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9.
本文着重探讨了卢卡奇对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解读。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解读并不能减少黑格尔对于马克思的影响,因为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思想根本就不了解。由于恩格斯没有对黑格尔作出公道的评论,因此最终也就没有对马克思作出公道的评论。卢卡奇的解读也没有对黑格尔给出公道的评论,这是因为,他仍然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卢卡奇在解读黑格尔方面的贡献在于,他强调所谓的资产阶级哲学在黑格尔的思想当中达到了顶峰,并且,这种资产阶级哲学是具有内部矛盾的。同样地,卢卡奇也没有对马克思作出公道的评论。第一,他只是暗示出了马克思与德国哲学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但是却从来没有对其做出清晰的阐述。第二,虽然卢卡奇批评了恩格斯对于哲学的把握,但是,他从来没有明确地反驳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具有连续性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教条。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破坏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虽然他对于哲学有着很深的造诣,但是,他依然接受一种用政治学的方法去分析哲学问题的做法。现在,我们的问题已经不在于对正统马克思主义进行保存,我们的任务是要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0.
奥古斯丁对灵魂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从“物质主义”到“精神性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的出现离不开“柏拉图学派的书籍”(libri Platonicorum)的影响.在此之前,奥古斯丁认为天主和灵魂都是物质.主要在普罗提诺的影响下,奥古斯丁认识到灵魂是无形的、精神性的,灵魂赋有理性并且不朽.与普罗提诺不同的是,奥古斯丁认为灵魂不具有神圣本性,同万物一样是被造物.对灵魂本质认识的转变,使其灵魂思想乃至其个人的信仰发生了重大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