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2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48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汶川地震9.5年后,对汶川县和都江堰市76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惩罚敏感性和孤独感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网络成瘾症状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PTSD症状正向预测网络成瘾症状,并分别通过惩罚敏感性、孤独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预测网络成瘾症状;(2)女性的PTSD症状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症状,并分别通过惩罚敏感性和孤独感间接影响网络成瘾症状;男性的网络成瘾症状仅被PTSD症状正向预测。  相似文献   
52.
虽然“良知”长久以来都是现代道德哲学的一个显要部分,但是很少有人会再把它看作宗教性的概念。谢林和黑格尔在对良知问题的谈论中,却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它的宗教性内涵。良知即使被一般性地看作道德行为,其所申明的直接性和确定性也来自神圣的根源。不过,两人的分歧之处在于:黑格尔并没有把良知看作一种真正完善的精神样态,而是批评和揭露了它深层次的缺陷和问题;而谢林则把当时单纯情感主义的对良知的浅薄描述仅仅当作一种时代的病态,因而把真正意义上的良知概念与他的启示哲学体系深度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53.
“情感儒学”思想在易学上的体现可称为“情本易学”,即将“情感”观念一以贯之地落实在对《周易》的诠释之中。由此,情感儒学展开了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境界超越论和自然生态论。情本易学的心灵主体论建基于“人是情感的存在”命题,旨在揭示作为心灵主体的人的情感主体性在《周易》中的体现。情本易学的境界超越论揭示《周易》所蕴含的境界超越观念,即人的存在的心灵境界特征,以及这种境界是如何通过情感主体的自我超越而实现的。情本易学的自然生态论揭示《周易》自然观念的“大生命”本质,穷究“天人之际”的生态关系,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情感境界。  相似文献   
54.
目的:修订矛盾年龄偏见量表(the Ambivalent Ageism Scale, AAS),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对1182名大学生施测AAS中文翻译版,探索并验证其因子结构,分析信、效度和测量等值性。其中347人还完成老化知识量表(FAQ)和容纳他人量表(AOS),用以检验AAS中文版的校标关联效度。另有74人在4周后重测AAS中文版。结果:AAS中文修订版包含认知帮助/保护、不想要的帮助和敌意年龄偏见三因子,总量表和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依次为0.83、0.80、0.85、0.76,重测信度依次为0.78、0.62、0.78、0.71。AAS中文修订版及各维度与FAQ和AOS负相关(r=-0.23~-0.48,ps<0.001)。验证因素分析表明AAS中文修订版的拟合良好(χ2/df=3.51,CFI=0.96,TLI=0.94,RMSEA=0.07,SRMR=0.05)。且该量表跨性别形态、弱等值、部分强等值和部分严格测量等值成立。结论:修订后的矛盾年龄偏见量表(AAS)中文版的信、效度良好,具备跨性别的测量部分...  相似文献   
55.
关怀伦理的心理特征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怀伦理是从心理视角来对现代人际道德关系进行重构的一种新的道德模式。关怀伦理表现为关怀人的感情、情绪和态度等,还表现为人的关系、相关人与情境的关系,因之是一种情境伦理。关怀伦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可以用它来解决人际之间存在的分离问题,帮助我们建立起相互间可信赖、可依恋的关系,注重倾听差异,重视差异,以达成和谐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56.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关系。同时还要坚持生态善美、整体和谐、合理消费、可持续发展和义利统一的环境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57.
自由裁量权是一项不可否弃的司法权力,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法律自身的不足是其存在的根本原因。伴随着自由裁量权的是对法官职业道德素质的理性诉求。通过道德教育,提高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保证将正义等理念实现在自由裁量当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8.
环境行为干预中的溢出效应指的是针对目标行为的干预措施对非目标行为产生了某种影响。根据影响方向,溢出效应可分为正向溢出和负向溢出。对环境行为的干预措施可能会通过个体的自我认同产生正向溢出,而通过道德许可产生负向溢出。自我效能、行为难度与行为相似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该过程。进一步整合有关溢出效应的定义、统一行为的测量方式以及将情感因素纳入框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9.
在儒家学说上升为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后,基于生产上的原创性、涵盖面的广阔性以及思考的深邃性,《论语》和《礼记》成为中华民族元典的代表,蕴涵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其对于主体与客体隔阂消解的要义基于元典道德中的核心命题--"道德个人主义".对于作为中国传统文明精髓的人文精神,在当下的继承、吸取过程中,应该追本溯源,进一步深化对"道德个人主义"价值的体认,加大对"个体人"的观照.  相似文献   
60.
网络欺负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工具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欺负形式。本研究旨在探讨同伴拒绝和网络欺负的关系以及愤怒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感知匿名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以武汉市703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对其同伴拒绝、网络欺负、愤怒和感知匿名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龄和每天上网时间后,同伴拒绝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欺负;(2)愤怒在同伴拒绝和网络欺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同伴拒绝对网络欺负的直接作用和愤怒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感知匿名性的调节,相对于感知匿名性水平低的个体,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在感知匿名性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强。研究结果支持同伴拒绝和网络欺负的关系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这对于制定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干预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