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科学与无神论》2021,(1):53-58,66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宗教网站、社交软件和宗教APP成为日本宗教团体在网络空间传教的工具,给宗教团体的成长带来了新的机遇。网络工具在宗教团体各方面的运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有的宗教团体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人气增长。但网络上的宗教传播也增加了宗教犯罪的风险,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日本互联网传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应对宗教的网络传播、实施相关的网络监管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2.
通过对1148名大学生进行历时3年6次的追踪研究,使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考察了网络欺凌受害的独立发展轨迹和网络欺凌受害与网络欺凌的联合发展轨迹的特点及其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大学生网络欺凌受害的独立发展轨迹为3条(高受害-下降组、中受害-上升组和低受害-稳定组);(2)网络欺凌受害与网络欺凌的联合发展轨迹为2条(中受害-低欺凌-上升组、低受害-低欺凌-稳定组);(3)网络欺凌受害的独立发展轨迹和网络欺凌受害与网络欺凌的联合发展轨迹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多卷入网络欺凌及受害。研究结果为大学生网络欺凌受害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3.
"网恋"及其伦理问题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恋”可划分为“网恋I”(通过网络恋爱 )和“网恋II”(纯粹的网恋 )两种类型 ,由“网恋”引发的伦理问题可分为“问题I”、“问题II”和“问题III”。这种区分有助于分辨网恋带来的不同性质的伦理问题 ,针对不同类型的网恋及其问题 ,提出不同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64.
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运行 ,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无法回避重要的课题。在网络道德建设中 ,我们必须注重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 ;在培养网络道德意识的过程中 ,我们既要坚持对网络主体的道德灌输、提高其道德认识能力 ,又要锻炼其道德意志并加强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65.
2020年12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再次举办"汉语盘点"活动,发布了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分别凸显出广大网民网络语言生活的鲜活特色与中国主流媒体的关注焦点和语言特征."民""脱贫攻坚""疫""新冠疫情"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用这几个词组成一段话,便勾勒串联出国内...  相似文献   
166.
空间导航在生活中时刻发生,空间能力衰退是阿尔兹海默症的重要早期表现。早期关于空间导航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关注单个脑区的特异性功能,但这些脑区如何交互以整合不同模态的信息支持复杂导航行为尚不清楚。脑成像技术、脑网络建模方法和神经调控手段的发展,为在脑网络水平理解人类空间导航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本研究试图融合空间导航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借助脑网络建模、大数据分析、微电流刺激等前沿研究手段,研究空间导航脑网络的关键拓扑属性特征(如模块化、核心节点等),探寻该功能特异性神经网络的重要影响因素和调控机制,并构建空间导航的脑网络理论模型。研究成果将有利于理解人类复杂导航行为的脑网络基础,为阿尔兹海默症等相关认知障碍脑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7.
网络建构行为(networking behavior,也被译作“结网行为”)是指员工为实现职业目标开展的联系构建、维持与使用行为。与聚焦结构特征的传统社会网络研究不同,网络建构行为研究强调个体能动性,认为员工可以通过主动开展网络建构行为提高工作绩效、促进职业发展。在系统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炼出员工网络建构行为的概念内涵;其次,结合资源、情感、网络与交换等视角,梳理员工网络建构行为的影响结果及作用机制;最后,围绕深化并整合不同理论视角、扎根社交工作平台研究新场景、应用非结构性数据和仿真算法等方向提出未来研究建议,推进员工网络建构行为研究的持续深化,增进管理实践对员工网络建构行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8.
本研究以864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负面评价恐惧与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以及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和网络过度使用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负相关;(2)负面评价恐惧通过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网络过度使用产生影响,这一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社交焦虑和自我控制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交焦虑-自我控制的序列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促进对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的干预与预防。  相似文献   
169.
基于框架效应和共情–助人行为假说,以82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探讨了网络募捐中求助者的面部表情对捐助意愿的影响,并考察了目标框架的调节作用以及共情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目标框架调节了求助者的面部表情对捐助者的共情和捐助意愿的影响。在积极框架下,消极面部表情对捐助者的共情和捐助意愿的积极影响显著高于积极面部表情;而在消极框架下,两种面部表情对捐助者的共情和捐助意愿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了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共情在求助者的面部表情对捐助意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而目标框架是有中介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170.
网络慈善众筹是从在线社区获得财力捐助的行为。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考察在线社交平台上受益者面部表情与捐赠者–受益者关系对慈善众筹捐赠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快乐的面部表情对捐赠金额和分享意愿的影响总体上比悲伤更大;捐赠者–受益者共有的熟人关系比陌生人关系对捐赠金额与分享意愿的影响更大;面部表情与捐赠者–受益者关系对慈善众筹的捐赠金额存在交互作用,但对分享意愿没有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在线社交平台的慈善众筹捐赠行为更偏好有快乐面部表情的受益者,并且更多地受到间接的、社会交换预期微弱的熟人共有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