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2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人格评估中的投射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简要介绍了投射技术的定义和历史, 并从基本假设、刺激材料、施测与解释过程、所获信息及其信度和效度五个方面分析了投射技术的特点。最后, 作者对其现状和未来发展做了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992.
在心理计量学理论中,Gutman量表是影响较大的一种计量方法。但是支持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却带有决定论的色彩,任何与“减序图”不一致的数据都能视为是对理论的偏离。实际上人的行为反应具有随机性,应该从概率的角度来建立数据理论。本文以Gutman量表的“减序图”为基础,讨论了各种心理计量的概率模型,及其与当前流行的潜特征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构念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黄希庭  余华 《心理学报》2002,34(5):69-74
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我国 9个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 4 931名学生进行了再测量 ,以其中的2 4 2 0名学生的数据进行一阶因素模型的比较分析 ,另外 2 5 11名学生的数据进行二阶因素模型的验证性分析。结果显示 ,我们提出的自我价值感的多层次多维度模型是合理。该模型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三个层次 ;总体自我价值感抽象程度最高 ,其次是一般自我价值感包含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 ,抽象程度最低的是特殊自我价值感表现为生理的、心理的、人际的、道德的和家庭的自我价值感 5个具体方面同时也表现为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该量表包含 5 6个题项从不同的抽象层次和具体方面对所构建的自我价值感模型进行测量 ,具有较好的构念效度  相似文献   
994.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49,自引:1,他引:148  
网络成瘾指一种心理上对网络的依赖,其概念与药物成瘾既有相似又有差异。目前还缺乏编制精良、应用广泛的测量工具。多数研究采用调查的方法,严格的实验研究很少。一些研究者提出理论模型从心理层面对其进行解释,其中具代表性的有:Young提出的ACE模型,Davis的认知-行为模型,以及Grohol的阶段模型,分别探讨了网络依赖的发生与网络的致瘾特征,网络用户的个体特质以及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中文读写能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祥芝  周晓林  孔瑞芬 《心理科学》2002,25(5):544-547,572
使用5点量表,本研究在北京地区调查了2187名小学一、三、五年级儿童的中文读写能力及其相关因素。因素分析抽取了8个因素:书面语意义理解、基本知觉能力、书写技能、家庭阅读背景、动作技能、口语能力、朗读和听写、书面表达。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各种读写能力内部相关显著。基本知觉能力、口语能力、家庭阅读背景和动作技能分别对中文读写能力的不同成分有显著解释作用。这个结果对于理解阅读能力发展及其与家庭阅读背景、口语、基本知觉一动作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阅读障碍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师范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顾海根 《心理科学》2002,25(2):217-218
自我价值感(feeling of self-esteem)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me)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作为主体的自我(I)的一种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它是一种稳定的人格倾向,对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一种弥散性影响,与健康人格有密切关系。国外对自我价值感有不少研究,如Roseaberg(1965)编制了自我价值感量表,Pelham等人(1989)提出自我价值感是由个人在某些特殊领域或重要领域的自我评价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97.
185名处级领导干部的个性特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赵国祥 《心理科学》2002,25(2):231-232
自奥尔波特(G.W.Allport,1929)在第九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发表题为《什么是个性特质》的论文,提出将特质作为个性的基本单位以来,后来的学者们一直在破解个性是由哪些特质构成这个谜。卡特尔(J.M.Cattell)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了16个根源特质.并据此编制了16种个性因素问卷来测定每一个人的特质,形成了第一个个性鉴别量表。  相似文献   
998.
信息网络“网”住了什么——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心理问题,对其健康成长十分不利。本文着重分析目前存在的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99.
中西方社会距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国显 《学海》2005,9(5):117-123
社会距离是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理解与亲密的程度和等级,可分为主观距离、行为距离等。造成距离的原因很多,除了制度很均衡因素以外,还有社会地位差异、文化差异、空间隔离、生物差异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医疗以其方便快捷,患者足不出门便可得到一流的医院、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医疗服务等,这些深受患者青睐。网络医疗对医学发展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网络医疗在其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网络医疗在改变传统医患关系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诸如保障患者隐私权、保护知识产权、法律关系改变等新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对网络医疗健康发展,对医患合法权利保护等都会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展开论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