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320篇
  154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志、符号或图形,或这些元素的组合,被用来象征一个或一组销售者提供的产品及服务,以区别于竞争者的产品及服务。它通过消费者的相关信息处理的过程影响消费行为。认知因素对与品牌相关信息处理的影响,一直以来是相关研究的主流。近年,动机因素,由于它对信息处理的控制与引导作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为此,作者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分别以认知、动机因素的影响为着眼点,介绍品牌相关研究十年来的进展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2.
本研究从北京、重庆和石家庄选取三所初中学校1038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青少年的家庭环境、亲子依恋对其网络成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检验“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和“过程-个人-情境-时间”模型提出的理论观点。结果表明:(1)家庭环境和亲子依恋均与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成显著负相关;(2)家庭环境中家庭亲密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预测作用,父子依恋中的父子信任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母子依恋中的母子疏离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成瘾;(3)家庭亲密度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母子疏离和父子信任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母子疏离和父子信任所起的中介作用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不仅说明了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支持了“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和“过程-个人-情境-时间”模型提出的相应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93.
本研究基于双元孝道模型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考察双元孝道信念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以115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双元孝道信念量表、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互惠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负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权威性孝道和非适应性认知显著正相关,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2)非适应性认知在孝道信念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具体而言,互惠性孝道负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权威性孝道正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非适应性认知正向影响网络成瘾。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信念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而且互惠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4.
权方英  夏凌翔 《心理科学》2019,(6):1434-1440
敌意归因偏向指将模糊情境中他人的行为意图进行敌意归因的倾向,其被认为是导致攻击的主要认知因素,但还缺乏其与反应性、主动性攻击的纵向关系的考察,而且其影响反应性攻击的动力机制也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两个子研究来分别回应这两个问题。研究1的纵向调查结果显示,敌意归因偏向只纵向预测反应性攻击,而不能跨时间地预测主动性攻击。研究2对另一批大学生的横断面调查发现,报复动机可以中介敌意归因偏向与反应性攻击的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敌意归因偏向很可能主要是在反应性攻击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对主动性攻击的影响不大,报复动机则很可能是这种作用背后的动力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5.
程垦  林英晖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111-1122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议题。但是, 关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内涵, 目前还存在一定模糊性。基于动机视角, 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定义、特征、动机、类型等方面, 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模糊性进行细致解构与深入剖析, 形成相对系统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概念内涵; 并据此概念内涵背后的动机逻辑, 对现有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梳理, 阐释其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 最后, 从细分类型、测量工具、研究视角、影响因素、抑制机制、影响效应与本土化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6.
摘 要 为探讨网络使用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角度使用问卷对425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使用完全通过学习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正向预测学业成就;(2)学习效能感中介作用受到开放性的调节,即在开放性高的个体中,学习效能感在网络使用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在开放性低的个体中,学习效能在网络使用与学业成就之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网络使用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家长、教育工作者根据儿童的个人特质对网络使用进行适度引导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7.
摘 要 使用安戈夫法界定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评估标准。结果发现,筛查评估问卷中8个及以上题目持肯定回答即可评估为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实证区分效度中正常使用者检出率为12%,问题性使用者检出率为91.1%。基于安戈夫法的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评估工具有较好的心理学测量属性,可用于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筛查评估。  相似文献   
198.
针对面孔认知偏好的类别化-个体化模型,探讨该模型中的知觉经验、加工方式和动机水平对本龄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对异龄面孔的知觉经验、个体化加工异龄面孔及提高加工异龄面孔的动机都能有效改善对异龄面孔的再认,减少本龄效应量。这说明本龄效应遵循类别化-个体化模型,且在类别化-个体化模型中本龄效应与本族效应加工原理相仿。。  相似文献   
199.
为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认知评估、自我调控和网络社交的关系,采用大学生心理需求量表、网络利弊权衡问卷、自我调控问卷和网络交往问卷对5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心理需求可显著正向预测网络社交;对上网的好处和代价认知评估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自我调控在心理需求和网络社交间起调节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可显著影响网络社交,对上网的好处和代价认知评估在二者间起中介作用,自我调控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心理需求影响网络社交的内在机制,可为网络时代大学生进行健康网络社交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200.
以参与网络课堂的387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自我效能感、内隐智力信念和动机调节等学习者特征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网络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动机调节、内隐智力信念均能正向预测学习投入;(2)动机调节在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效能感→动机调节→学习投入"这一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受到学习者内隐智力信念的调节。相较于智力实体论者,动机调节的中介效应在智力增长论者中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