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探讨认知控制在发散性思维中的作用是当前创造力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一致认为认知控制包括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三个核心成分。工作记忆对个体在发散性思维中维持任务目标、提取和操作信息发挥重要作用; 抑制控制, 包括优势反应抑制、分心干扰抑制和对潜在相关信息的低抑制, 分别压制对常规观点的提取、确保对内在注意状态的维持和提供更多观念的组合, 进而促进个体的发散性思维表现。此外, 流体智力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控制能力, 可通过增强策略使用的灵活性从而利于发散性思维。近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 发散性思维不同阶段需要执行控制网络和默认网络的动态协同加工。未来研究应澄清认知控制各子成分间的关系, 探讨认知控制影响发散性思维是否受到其他因素(如动机和情绪)的调节, 以及探索执行控制网络和默认网络的动态协作是否受到任务要求和个体差异(如人格和智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束晨晔  沈汪兵  赵源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0):1807-1817
禅修是一种能够对人类心理有广泛影响的训练工具。作为两种重要、相似但又不同的禅修方式, 冥想和正念对创造性思维中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产生了不同影响。在发散思维方面, 冥想主要通过对注意调控和无意识激活影响以及对解题动机和情绪的有效调控两方面显著增强了发散思维, 尤其是认知灵活性; 在聚合思维方面, 正念和冥想的影响相当复杂, 主要是通过聚合思维所需的执行功能和可能涉及表征重构来促进定势转移或功能固着的消除。就机制而言, 禅修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总体上不仅得益于走神时的无意识关联加工, 而且受禅修中诱发的情绪效应的调节。基于这些, 对未来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基于锚定效应经典研究范式的自编问卷对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一通过对参与者使用反向思考与类比思考的应对方案前后的数据比较,考察两种思考方法是否能够降低锚定效应的影响。以往同类研究中发现,时间压力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会对最终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研究二基于研究一加入时间压力来考察高时间压力是否能够使应对方案失效。结果表明,反向思考和类比思考的应对方案能够降低锚定效应的影响,高时间压力下应对方案依然有效。这一结果启示我们,在决策时,要有批判精神,要三思而行,做一个理智的决策者。  相似文献   
994.
传统中国历史思想中的"时间"与"超时间"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铭记刻画了人所身处之境况、时势的脉动以及历史中的个人的种种表现,绝非只是对自然事件的机械式载录而已。在传统中国历史思维之中,以永恒典律(如“道”、“理”)或不朽范型(如尧、舜、三代)为标竿,而尝试去存留、体现的实践过程,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于领悟历史上存在过的典范,并将这些典范接引、召唤至人们所生存的时代,也因此中国文化中的“时间”概念寓涵了某种的“超时间”特质:中国人对过往历史的学习,其实只是掌握“超时间”的基点,其究极目的在于将典律范型落实于当代时空之中。中国人所认知的“时间”概念与人文关怀紧密相系;历史上的“时代”就是“时间”的会串、整合与界分;所谓“超时间”乃是从各时代中提炼出的典律范型;而经由人们的描摹叙述,“时间”会经由口语及交书而被转化成“历史”。抽象的“超时间”概念实取自“时间”,俯瞰着“时间”的流转,并且贯穿了整部“历史”的发展。本文先论述中国人文主义具有强烈的“天人合一”特质,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政治取向,一切思想都落实到当下即是的人生与现实。人与自然、超自然的关系在传统中国仍被统纳入“人事”的范畴。本文第一节论证中国史学体现:中国历史意识中,“时间”与“超时间”有其错综复杂的关系:“时间”将确切发生的一桩桩事件织结成全幅的网络,而“超时间”是从网络中凝塑出来的中心意义。第二节论证“时间”如何汇淬成“超时间”,而第三节分析“超时间”必须以“时间”为基础始可形成,最后一节则对中国历史思维的特质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5.
肿瘤综合治疗中的系统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 2 0世纪之后 ,医学渐渐进入理性阶段。随着对肿瘤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 ,更由于肿瘤局部治疗方法的停滞不前 ,恶性肿瘤逐渐地被看成为一种全身性疾病。由此而来 ,肿瘤治疗观念便发生了明显的转向 ,肿瘤综合治疗观应运而生。纵观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历史发展与衍变 ,不难看出 ,肿瘤外科学、肿瘤放射治疗学、肿瘤化学治疗学构成了现代肿瘤治疗学的三大支柱。三种手段互有特点 ,互为补充。从治疗效应看 ,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都为局部治疗的方法。因此 ,肿瘤外科学家和放射肿瘤学家对肿瘤概念结构认识极为相似 ,两者都认为恶性肿瘤发生在局部 ,…  相似文献   
996.
工业化革命的动力打造了当代医学的昌明和繁盛,而工业化思维即成为当代医学向高层次发展的新羁绊。工业化思维的价值取向,使当代医学走向刻板和教化,耐日益失去应有的灵性和柔性,其僵硬的模式化治疗体系与高度个性化的代谢性新疾病群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医学的技术语汇应匡正“恶”行,择“善”而为,追求和谐,这是当代医学走出工业化阴影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997.
任旭林  傅金芝  于萍 《心理学探新》2002,22(3):37-41,52
采用《中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测验量表》,对怒族、傈僳族和景颇族三种少数民族390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基本支持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形式思维水平在13~16岁尚未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2.在发展的年龄上,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3.儿童在初中一年级出现认知发展的加速期;4.三种少数民族儿童认知发展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的跨文化差异;5.认知发展在性别差异上主要体现在动作协调一空间定位能力上。  相似文献   
998.
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就目前常见生物学问题解决中的思维策略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