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5篇
  8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上帝的路     
陈美玲 《天风》1995,(2):43-43
“谁敬畏耶和华,耶和华必指示他当选择的道路。”(诗25:12) 站在十字路口而不知道自己该走的是哪一条路,是一件令人心烦的事。错误的选择可能带来许多的愁苦,以及光阴的浪费。  相似文献   
72.
希望是一个涉及终极关切的宗教生存论问题。康德在能够知道什么和应该做什么之后,提出可以希望什么,并将这一问题视之为宗教解决的问题,因为出于实践理性要求的至善作为希望的最终目的,由于此生的有限性而引向了不朽和上帝;正是由于人生存在的时间有限性,生死导致的虚无问题更是作为一个生存论的挑战摆在了面前,存在还是不存在将人引向了对于永恒的期待,使希望成为一个终极关切的宗教性话题;正是在对完满至善和生命永恒的希望里,打开了走向无限性的未来可能之路,在这条路上无论是要解答人类存在本身的已是和未是之间的冲突,还是要将超自然的末世期盼化为开启崭新当下的起点,希望都是一种自由而超越的行为。它来自于希望者,即具有自我有限性意识而试图超越之人的自由存在本性。  相似文献   
73.
黄幸平 《天风》2012,(6):58-59
认识神,仅仅是个神学主题吗?是属于少数人研究的课题吗?不是!认识神,不应仅仅是供少数人研究的"神学课题",更应当成为每个人的"人生主题"。正如先知何西阿的劝勉: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他(参何6:3)。认识神,就是认识神的独一、又真又活、永存不变、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至圣、至善、至纯、无形、无体、无欲、无量、无限、有慈爱、有恩典、有怜悯、有忍耐、有信实、有公义、有威严等。  相似文献   
74.
善与恶     
南山和尚有两名弟子。 一天,大弟子外出化缘,得了一担鲜桃。他挑着桃儿乐滋滋地往回赶:路过李家庄时,大弟子忽然内急,只好把一担桃子放在树荫下,自己找地方方便去了。  相似文献   
75.
一般认为,创造世界的上帝是绝对的善,他不可能在世界上创造出恶,那么,世界上存在着恶应该怎么解释呢?奥古斯丁的答案是,恶就是善的匮乏,就是非存在.善是模仿统一的秩序.作者以此为起点,梳理了奥古斯丁的一些思想,包括上帝、绝对真理(Veritas,Truth)、真理(verum,truth)、善、恶、理性、感官、本性、秩序和无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作者也澄清了一些学者对奥古斯丁善恶形而上学的误解.  相似文献   
76.
付国朝 《天风》2002,(3):30-31
在大半个世纪与祖国同舟共济的赵紫宸先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阶段。赵先生思想深邃,时刻牵系于时代的脉搏,自然就免不了像时代一样有些嬗变,可他思想的变化都是在探求真理。“因为赵先生是这样一个紧随真理而不甘心背叛真理的人,他不能不是一位孤独的人,一位不被人理解的人”。就是这样一位一度孤独的人,对民族、  相似文献   
77.
走近病残者     
在遭遇痛苦磨难或身染疾病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都会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某某真是太狠心了,我病了这么长时间,他都不来看我!”“某某简直没有良心!我遇了这么大的事,他竟然漠不关心……”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理之当然,因为人在病苦患难心灵破碎之中,总会感到难言之忧切肤之痛,甚至宁愿抛弃一切而得到一点安慰,特别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那怕是见一个面说几句话,人都会感到一种快慰。凡是经历过痛苦折磨的人,肯定都有这种亲身体验,而在自己遭受病痛忧苦时,总盼望有人来关注、探望、安慰、鼓励  相似文献   
78.
对善恶问题体验的尖锐程度就是对恶的体验的尖锐程度,因为善自身不能提供体验的尖锐性。作为关注善的学问的伦理学竟然不能说明自身的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悖论。法律来自于恶,而又揭露和限制恶,却无法战胜它。甚至在揭露恶的时候,其自身又蜕变成了恶,这又是一个悖论。作为正义象征的法律何以会走向恶呢?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我拜读了李建华教授的新《法律伦理学》。  相似文献   
79.
校园情境中的欺负行为是学校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也是近五年来国内兴起的新的研究方向。该介绍了国内对这一课题自1999年研究起步至2003年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研究现状与成果,并对其意义和研究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0.
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世界顶级企业松下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松下幸之助,可谓天下闻名。然而其门下也有跳槽者。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跳槽员工的呢?惯于听取逆耳之言的松下幸之助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这些人往往已经发现公司的某些弊端。为此,松下幸之助对主动脱离该公司另谋高就的员工不仅一律热忱欢送并表示祝贺,还十分诚恳地请求他们留下批评意见和建议。这项工作一般都通过公司召开跳槽者欢送会或话别会来完成。据悉,松下公司的许多决策便是根据跳槽者的临别留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