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后期墨家指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和《小取》等六篇所构成的一种学派。在这些文献中,思想家们通过端、体、故等范畴的属性,揭示了本体的特征:基础性、原始性和不可知性。通过披露景、止、亡等特点,后期墨家分析了现象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析名与言,后期墨家指出符合说的真理观与认识的图像说。最后,后期墨家还将思维和生存结合起来,以为思维是人类的一个基本存在形式。这一观念具有相当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2.
本文对北宋大儒程颐易学中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程颐最重要的著作是其<易传>一书.通过阐发<周易>的思想,程颐对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历史价值和评判标准、历史本体与历史现象等历史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程颐的历史哲学是其整个易学思想体系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他以自己易学观为指导对社会历史问题进行考察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193.
在科技伦理学的意义上,"科技有无禁区"不能也不应简单地归之于关于"科技本身"有无禁区的争论.从形上层面来看,"科技禁区"之争之所以产生,在根本上是"关系本位"的伦理学方法和标准科学观的共同宰制以及原有的科技-伦理生态整体失衡的结果.因此,所谓的"科技禁区",并不只是"科技本身"或"伦理本身"的禁区,甚至也不只是科技与伦理之间的"关系"禁区,而是"科技-伦理生态"的禁区."科技有无禁区"之争就其实质而言是科技-伦理生态的"同一性危机","科技禁区"实际上是科技-伦理生态的"同一性禁区".  相似文献   
194.
黄涛 《现代哲学》2001,(2):20-24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全球化与社会创新这两个话题几乎同时成为话语热点,被人们广泛地运用于当代社会历史新趋势的描述和分析当中。“创新”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从历时性的角度看,相对于传统而言,前所未有的就是创新;从共时性的角度看,相对于同一或单一化而言,与众不同的就是创新;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相对于新的问题和挑战而言,解决问题、迎接挑战必然需要创新性的手段和方法。对社会创新来说也是如此。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当代社会创新在这三个意义上都具有充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5.
The epistemological version of structural realism, proposed by Cao Tianyu, has great influence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Syntheses has published a special volume discussing the topic. Cao criticizes anti-realism, as well as the epistemic and ontic versions of structural realism. From the concepts of structure, ontology, and construction, he analyzes the objectivity of scientific theories as having five aspects: construction, historicity, holism, revision, and revolu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and comments on Cao's structural realism. The author agrees with his criticism of the under-determination thesis, is neutral to his argument against ontological discontinuity, and questions his universal language argument. Translated by Yu Jinlong from Ziran Bianzhengfa Yanjiu 自然辩证法研究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2006, (11): 34–38  相似文献   
196.
宫睿 《世界哲学》2017,(2):59-66
意志自律是康德道德哲学的重要概念,但学界对此普遍持有一种"行为者的同一性"理解,即认为意志自律的充分条件就是道德法则的服从者与道德法则的创立者具有同一性。本文作者认为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它会在意志中引入他律的可能,从而无法表达出意志自律应有的道德性含义。相反,本文作者认为只能以"行为的同一性"作为康德意志自律概念的本质特征,它是指在意志自律中,服从法则的行为与给出法则的行为是同一的,这种行为的同一性只能就纯粹实践理性自身活动才可理解。只有通过"行为的同一性"解释,才能表明意志自律与道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7.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本体"概念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体论"(ontology)的说法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无,"本体"却是中国固有之词,"本体论"一词从其面世之日起就具有了中西文化对话与交流的性质。如今我们要重新检视"本体论"的用法,首先要讨论的就是这种文化层面的格义与会通之前提是否成立。本文为此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本体"用法做了考辨。  相似文献   
198.
正道教界将以合理放生为契机,引导信众正信正行,发挥道教优秀文化的正能量,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道教是重生贵生的宗教。《道藏》首经《度人经》就言:"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道生万物,万物有灵。道教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道的本体化生而来,都含有道性,也具有一种生命特征;各种生命虽然形式并不相同,但对生命本  相似文献   
199.
通过实验考查超文本和线性文本情境中元理解判断的异同。采用2×3的混合设计,让被试先阅读文章,然后完成元理解判断任务。结果说明,文本组织结构对细节题成绩预测和推理题成绩预测的判断值具有调节作用,超文本的非线性结构降低了元理解判断的相对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0.
本文从句法、语境、语义三个层面,分析张载《正蒙》中的几处关键篇章。通过句法分析澄清“太虚无形”不是主谓结构,而是并列结构;“太虚”是没有形状之意;“本体”即“本来而恒常”之意。通过语境分析指出“太虚即气”之“即”是“是”之义,“太虚”指的是作为气的存在形式的空间、天;“太虚即气”字面涵义似乎要说明太虚与气的关系,但真实的哲学含义是太虚非无、世界为有。通过语义分析可以看到,我们无法独立于“物”的概念来理解太虚与气的关系;太虚与物指向的是无形之气与有形之气的关系,太虚与物均统一于气;整个世界是实有之气在有形与无形之间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