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朱熹和托马斯.阿奎那作为中西不同文化儒家和基督教发展史中重要的两个人物,对所针对的文化受众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他们的伦理学说实际上是建立在他们的宇宙生成论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分析比较了两人在最高的本体范畴、理(念)的具体化、世界的形成过程以及世界形成发展的动力来源等方面的异同,试图找出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2.
信息生命科学不是生物学计算机化,不是生命科学,也不是生命信息科学,而是信息生命科学。  相似文献   
113.
钱康 《道德与文明》2021,(6):139-149
在康德学界中一直存在着对其伦理学的动机空洞性指控,认为康德无法说明人类之所以要将自己置于纯粹先天道德法则的约束之下的自然动机.作为对这种指控的回应,一些英美康德学者试图将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提到的人性作为理性本性的绝对价值自然化,以提供一种我们将自己视为理性存在者从而自律地遵守道德法则的自然动机.但这种自然化的解释不仅违背了康德原文的论证结构,同时也否定了先验哲学的某些根本立场.义务性和道德法则的可能性并不是通过引入自然动机的方式,而是在先验哲学整体性视角之下通过对人类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种批判和演绎被确证的.  相似文献   
114.
康德断言,人的意志自由与其经验性活动的必然性是相容的。学界对康德的相容论作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争论双方分别站在本体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立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并不断有新的代表和观点出现,而主观主义的解释成为了更为流行的解释。本文首先对康德的理性、行为、品格、意向等相关性概念进行分析,说明它们的对象都有本体和现象两个层面,梳理了理知的品格与经验性的品格的微妙关系,继而介绍和讨论相关学界争论中的重要观点与论证,最终说明,本体主义的理解,而不是主观主义的理解,才真正契合康德的相容论。主观主义解释尤其难以说明,理知的品格和经验性的品格如何统一于同一个主体,而前者又构成了后者的根据。这种解释通过理性本体与理知的品格不能被用于解释行为,来说明理性与理知的品格并无规定行为的力量,这也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115.
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天主教会,已经走过五十年的历史。其信仰的纯洁性、正统性,圣事礼仪之纯正性无庸置疑。 五十年来的风风雨雨过后,人们看到天主教会在新中国的生命力愈加强盛,所起到的社会积极作用也是很不错的。 然而,天主教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活跃气氛,真正浓厚起来,还有待继续奋发拼搏的时日,必然要排除多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运作机制不太灵活 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国度中的天主教会一般实行“一区两会”的行政体制,即教区、爱国会、教务委员会,三种建制,统一行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运作系统。 教…  相似文献   
116.
绝对音高感是一种特殊的音高命名能力。通过论述绝对音高能力与音乐加工的关系,发现绝对音高者具有对音高、音程和旋律的加工优势,但他们对相对音高的加工存在劣势。同时,与非绝对音高者相比,绝对音高者大脑结构和功能都表现出特殊性。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厘清音乐训练对绝对音高者音乐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邵雍的历史哲学不仅对历史发展规律等问题进行过思考,还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动力、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和历史本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太极"分阴分阳,迭用柔刚",其所涵阴阳刚柔的对立与分裂是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皇帝王伯"与"元会运世"是人类和宇宙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历史存在形上的理体,它"显诸仁"而"藏诸用",通过把握这个历史本体,人们就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并改变、创造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8.
谢裕伟 《哲学研究》2022,(9):118-127
“存在神论”是康德用来刻画传统形而上学中一种思想机制的术语,这个机制从根本上说是由“实在性”这一存在论概念与“绝对必然存在者”这一神学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的。“存在不是实在谓词”的论题并不能仅凭自身而直接构成对这个机制真正的批判,因为它对“绝对必然存在者”的适用性并不是自明的。我们从康德1770年代的笔记中可以看到,他逐渐与存在神论分道而行的关键点在于,用“感性的实在性”取代了“设定的实在性”。本文尝试以历史性的和体系性的分析表明:唯当康德通过对“设定的实在性”和“绝对必然存在者”两个概念的反思而完成了对存在神论机制的整体批判时,“存在不是实在谓词”的论题在反驳存在论证明上的效力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9.
120.
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来看,对于地租问题的研究以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为基础,逐渐演化成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种是新古典的边际分析方法;另一种是古典的剩余分析方法.本文在对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指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运用的是古典的分析方法,它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并且该理论体系使宏观总量与微观价格在均衡状态下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