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于浩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家境贫寒,但自小聪明好学,学习成绩独占鳌头,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高中毕业的于浩由于成绩优秀,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但必须自己负担高昂的学费,倔强的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去美国。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于浩想找一份收入较高的兼职工作。那天,在唐人街餐馆打工的他无意中得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招聘一名普通的推销员工。他兴致勃勃地前去应聘,并凭借自己出色的口才力压众多应聘者,最后一  相似文献   
82.
钱康 《道德与文明》2021,(6):139-149
在康德学界中一直存在着对其伦理学的动机空洞性指控,认为康德无法说明人类之所以要将自己置于纯粹先天道德法则的约束之下的自然动机.作为对这种指控的回应,一些英美康德学者试图将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提到的人性作为理性本性的绝对价值自然化,以提供一种我们将自己视为理性存在者从而自律地遵守道德法则的自然动机.但这种自然化的解释不仅违背了康德原文的论证结构,同时也否定了先验哲学的某些根本立场.义务性和道德法则的可能性并不是通过引入自然动机的方式,而是在先验哲学整体性视角之下通过对人类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种批判和演绎被确证的.  相似文献   
83.
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池丽萍  辛自强 《心理学探新》2001,21(3):55-60,64
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调查了304个城市家庭的家庭功能状况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平衡型家庭所占比例最大,为58.0%,中间型占25.9%,极端型只有16.1%;(2)家庭功能随婚姻发展历程发生变化;(3)家庭亲密度受经济收入水平影响,但与受试者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等变量无关。  相似文献   
84.
绝对音高感是一种特殊的音高命名能力。通过论述绝对音高能力与音乐加工的关系,发现绝对音高者具有对音高、音程和旋律的加工优势,但他们对相对音高的加工存在劣势。同时,与非绝对音高者相比,绝对音高者大脑结构和功能都表现出特殊性。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厘清音乐训练对绝对音高者音乐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谢裕伟 《哲学研究》2022,(9):118-127
“存在神论”是康德用来刻画传统形而上学中一种思想机制的术语,这个机制从根本上说是由“实在性”这一存在论概念与“绝对必然存在者”这一神学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的。“存在不是实在谓词”的论题并不能仅凭自身而直接构成对这个机制真正的批判,因为它对“绝对必然存在者”的适用性并不是自明的。我们从康德1770年代的笔记中可以看到,他逐渐与存在神论分道而行的关键点在于,用“感性的实在性”取代了“设定的实在性”。本文尝试以历史性的和体系性的分析表明:唯当康德通过对“设定的实在性”和“绝对必然存在者”两个概念的反思而完成了对存在神论机制的整体批判时,“存在不是实在谓词”的论题在反驳存在论证明上的效力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6.
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来看,对于地租问题的研究以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为基础,逐渐演化成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种是新古典的边际分析方法;另一种是古典的剩余分析方法.本文在对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指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运用的是古典的分析方法,它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并且该理论体系使宏观总量与微观价格在均衡状态下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7.
社会直觉模型认为有意识的道德推理过程发生在道德直觉判断之后。那么, 道德直觉判断又是怎么形成的, 是否受认知推理和情绪的影响?实验1首先验证道德直觉判断的存在; 实验2考察了道德相对主义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 实验3考察了厌恶情绪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 (1)道德绝对主义比道德相对主义条件下, 个体更倾向于做出道德直觉判断, 说明道德直觉判断受认知推理影响。(2)厌恶情绪比中立情绪启动条件下, 个体更倾向于做出道德直觉判断, 说明道德直觉判断受情绪影响。因此, 道德直觉判断会受认知推理和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已引起民众较为强烈的收入不公平感,而导致收入不公平感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自己收入所得不如他人的相对比较。本项目基于预期理论价值函数的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双视角,对当前民众收入不公平感的形成机制与管理对策进行系列实证研究;采用心理测量、实验室实验和干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神经电生理的ERP技术和心理生理学的多导生理记录仪(SCR),以检验民众收入不公平感的自我-他人参照、单参照点-多参照点比较的整合性参照依赖框架;探索损失规避对多得不均等和少得不均等的非对称不公平感的根源性作用和神经生理机制;选取社区居民,操纵参照对象、参照点和得失框架,进行多轮次和多变量的干预研究,以探索减少民众收入不公平感的应对策略,并据此提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9.
本论文从心理账户的角度入手,通过两项研究分析消费者对相对优惠与绝对优惠的感知差异.第一项为3×3双因素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在绝对值优惠低时,相对值优惠效应明显;在绝对优惠高时,相对值优惠效应不明显.第二项为1916个样本的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相对值优惠与绝对值优惠效应受原始价格影响,原始价格较小时,相对值优惠效应更突出;原始价格高时,绝对值优惠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90.
论道德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宽容的要义在于包容道德生活中的他者,即包容持有不同道德思想、道德观念、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态度、道德判断或具有不同道德行为表现的个人或群体。道德宽容的客观前提是人类道德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道德分歧。道德宽容之所以值得提倡,是因为它既不是道德武断,也不是道德纵容。道德宽容的限度是勿纵恶或勿跨越善的边界。伦理相对主义是道德宽容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