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克尔凯郭尔通过牺牲基督教的全部历史的现实性分析,对充斥形而上学而使个体遭到扼杀的现代社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悲愤,认为现代社会处于人的自我异化的阴影之中。因此,在克尔凯郭尔看来,欧洲"体制"的全面崩溃,预示着基督教与哲学的分离,只有原始意义上的基督教才能拯救现代社会,即  相似文献   
92.
河南省医疗改革突出的难题在于如何实现保健资源的公平公正.影响河南医疗改革公平的因素是产权改制的方向偏差,道德异乡人的利益博弈,资本和技术对医学的剥蚀,医学、医疗自身发展的失衡.实现医疗改革公平的对策建议是显化政府责任伦理,重建医患利益共同体,整合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推行医学整体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3.
“绝对彼岸”是人们对自身终极归宿之境的理想化描述,它系于宗教,且在不同宗教中有不同的应然性定位.在藏地社会,绝对彼岸不仅是信仰者践行宗教教义的指导力量,还是结构区域社会家园意识的精神源泉.其对家园建构的意义,对转型中国修补在现代进程中屡受破损的精神家园有深刻的启示性和现实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94.
社会决策中的公平准则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分别从动机和认知的角度对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在这些工作中,最为突出的是“均等”,“互惠”和“情绪”三个模型的提出.均等和互惠模型试图从动机角度理解个体的公平行为,而情绪模型则更强调个体在公平决策中的认知和情绪的加工过程.近年来脑成像的研究也为这些模型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其中与公平准则最密切的脑区是脑岛和背外侧前额叶:前者一般被认为是反映了个体面对不公平待遇时的负性情绪体验;而后者主要负责决策过程中的抑制控制.但这些脑区具体的功能还存在很多争议,反映了不同理论模型对特定脑区功能的不同理解.未来研究应注意三个模型之间的相互补充,以及加强多模态的脑指标的运用,并注重相关脑区的整体性,此外,公平决策行为中的个体差异,以及社会情境对其的影响也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5.
卢乾坤 《天风》2013,(1):32-34
弟兄姊妹是否发现,生活中常常伴有缺憾呢?比如,“我虽然虔诚信神,但活得很累。工作做得好,会惹来同事嫉妒;做得不好,又会导致下岗。”比如,肯尼迪总统曾感叹:“生活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疾病缠身,有的人却健康安详。”又比如,美国作家杨腓力在《无语问神》一书中,探讨了不少让人困惑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在苦难中,神为什么没有显神迹去帮助基督徒呢?  相似文献   
96.
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之一,不公平感及其相关决策则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一般采用最后通牒博弈或其变式展开。大量脑成像研究探查了关于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尤其集中探讨了最后通牒博弈的回应者对不公平提议进行反应的脑区及其对应功能。经常得到关注的脑区包括了前脑岛、前扣带皮层、背外侧前额叶、内侧前额叶、杏仁核和颞顶交界等。对特殊人群的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检验或澄清上述重要脑区及脑网络在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中扮演的角色,同时也阐释特殊人群的社会认知功能的特点。近年来,相当数量的研究关注了不同情境因素(包括分配方案相关因素和社会情境相关因素)调制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的过程,并讨论其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未来的研究更应利用多模态数据分析方法,同时结合基因和激素层面的研究,以期深入对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的心理和生理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97.
卫旭华 《心理科学》2017,40(1):129-135
关系型决策往往涉及关系行使人和关系受益人两大主体。先前研究很少考察关系受益人的非关系因素对关系行使人决策结果的影响。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实验来检验关系受益人的绩效水平对关系行使人资源分配结果的影响。四个组内实验设计重复验证了如下结果:当关系受益人绩效明显低于同伴时,关系行使人会照顾关系受益人,并做出对关系受益人更有利的不公平资源分配;然而,当关系受益人绩效明显高于同伴的时候,关系行使人不会照顾关系受益人,并做出更为公平的资源分配。这说明只有当人们处于明显劣势的时候,关系才会在资源分配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论界和实践界更好地理解关系型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98.
采用问卷调查法,检验教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以及教师工作倦怠在二者之间的作用。通过对来自重庆和湖南郴州共32所中小学1325名教师的调查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和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组织程序公平是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显著正向预测变量;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显著负向预测变量;教师工作倦怠在教师组织公平感与其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热情枯竭和成就丧失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
利未 《天风》2010,(8):43-44
<正>80后作为一个社会人口学概念,顾名思义就是指二十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目前年龄在20岁到30岁。据统计,中国80后群体超过2亿人。前些年,不看好80后者居多,对80后有不少负面评价,如盲目跟风、不求上进、自私脆弱、缺乏责任  相似文献   
100.
胡塞尔在人格存在论的基础上对价值论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进行质疑和反思.他认为,人格价值是绝对应当实现的价值,它超出了价值比较的范围,而且单从价值上规定意志也是不够的."我应当做什么"这个问题在根本上指向的是伦理人格的自身塑造和实现,其中心观念是绝对应当的义务观念.真正的伦理意志是一种把人格的整个生命转变为伦理生命的一种整体意志.在此基础上,胡塞尔提出了意志真理的概念,它意味着人格自我将其生命作为一个整体内在明察,并对一种可能最好的生活作出决断.总之,绝对应当包含两个方面,即绝对的人格价值和绝对的义务,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