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阅读成语时最佳注视位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阅读成语时最佳注视位置的问题。按成语的结构,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实验一用DMDX系统完成,通过操纵被试首次注视成语的位置.要求他们完成语义判断任务。实验二用EyelinkⅡ眼动仪完成,要求被试阅读句子,分析他们再注视成语的次数和时间。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在阅读成语时存在最佳注视位置,这个位置因成语结构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822.
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特征及研究焦点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吕厚超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4,27(5):1037-1040
概述了五种有关时间洞察力心理结构的观点: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五因素和综合的观点;较详细地说明了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特征;并对时间洞察力的研究焦点做了总结;最后指出了以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时间洞察力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23.
为避免单维评估存在高估或者低估学生学业勤奋表现的不足,以学业勤奋度研究的"时间(行为)投入"和"专注度"两种取向为基础,提出了高中生学业勤奋度的时间(行为)投入—专注度双维核心模型,并考察386名高中生在该模型上的分布特点,进而检验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以学业勤奋度的双维核心模型为基础,将学生分为四组,并且这四组学生在时间投入和专注度上的差异表现为:在时间投入上,高时间投入的两个组学生的时间投入水平较高,低时间投入两个组学生的时间投入水平较低;在专注度上的分布也是如此。这说明本研究的分组是有效的。(2)模型能够有效将高中生分组,其中高时间投入—低专注度组所占比例最大(30.4%),其次为低时间投入—低专注度组(28.6%),再次是低时间投入—高专注度组(23.6%),高时间投入—高专注度组所占比例最小(17.4%)。(3)模型在不同总体学业成绩和语文、数学、英语等单科成绩上的分组效应均显著,同时拥有高学习时间(行为)投入和高专注度的高中生具有最佳的总体和单科学业成绩。因此,学业勤奋度的学习时间(行为)投入—专注度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24.
先前研究表明,使用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越多则拖延行为越少,但情绪调节影响拖延行为的认知机制仍不清楚。拖延的时间决策模型认为拖延与否主要取决于任务厌恶与结果效用之间的权衡。因此,情绪调节可能是通过降低任务厌恶或提升结果效用来改善拖延。为探明此问题,本研究选取高拖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积极重评组(34人)和无效策略组(34人),对两组被试进行了为期7天的经验采样法的纵向追踪(共14次)研究。结果发现:(1)后测中积极重评组执行意愿显著高于无效策略组,前测中两组无显著差异。(2)后测中积极重评组任务厌恶显著低于无效策略组,前测中两组无显著差异;后测中积极重评组结果效用显著高于无效策略组,前测中两组无显著差异。(3)任务厌恶降低量中介了情绪调节对拖延改善程度的作用,而结果效用提升量不能中介此作用。结果表明:情绪调节主要通过降低任务厌恶来提升执行意愿,从而降低拖延行为,这为从情绪调节角度干预拖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5.
内隐时间表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两个实验五种作业,探讨内隐时间表征存在的可能性及其特点。结果表明:在表征动量中,(1)无论诱导图形内隐运动方向向左还是向右,测试图形与识记图形之间位置偏移的错误率在与诱导图形内隐运动方向一致的条件下比不一致的条件下大;(2)诱导图形内隐运动的一致性时间顺序消失之后,表征动量不存在;(3)在100ms的时间范围内,识记图形、测试图形之间的保持时距与记忆位置偏移呈线性相关;(4)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客体的概念和背景知识对表征动量无影响,研究结果肯定了表征动量中内隐时间表征的存在并具有方向性、顺序性、连续性和认知不可渗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26.
时间应激对不同结构超文本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探讨了时间应激对不同结构超文本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效应。采用 3× 2被试间设计 ,自变量为超文本结构 (层次、混合、网状 )和时间应激(应激组和对照组 ) ,因变量为答题速度和迷路指数。 48名大学生或研究生被试参与实验。结果发现 ,时间应激对超文本搜索绩效有重要影响。更具体地说 ,时间应激对网状结构超文本搜索绩效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 ,在需对用户浏览时间进行控制的情况下 ,最好不要采用网状结构的超文本设计。另外 ,超文本结构对超文本搜索绩效的影响效应再次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827.
学习判断是指人们在学习之后对自己学习效果所做的一种预测,是元记忆监测性判断的一种形式。学习判断按其发生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即时学习判断和延迟学习判断。与即时学习判断相比,延迟学习判断的相对准确性较高,被称为延迟学习判断效应。实验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延迟学习判断的时间加工进程,发现高等级学习判断比低等级学习判断诱发了更大的时间窗为400-600ms的早期新旧效应和800-1200ms的晚期右侧额区新旧效应。上述结果表明,延迟学习判断包含不止一个加工过程,早期新旧效应反映了线索再认的过程,晚期右侧额区效应则反映了对提取之后的评估过程,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两阶段模型解释延迟学习判断效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8.
主动动作的时间压缩效应指主动动作到动作结果之间存在时间上的主观压缩。基于动作的主动控制感和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是该效应的两种理论解释。本文首先分别介绍动作的主动控制感和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 并从行为和脑机制角度提供相应的证据解释时间压缩效应的机制。同时, 本文提出了在主动动作时间压缩效应中动作的主动控制感与因果关系的主动控制感之间可能存在的序列加工和平行加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9.
工作-家庭平衡满意度(SWFB)这一新兴构念正日益受到学界关注,信息时代下的新工作特征——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对SWFB已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基于工作-家庭边界理论,探讨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对SWFB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了237份配对样本数据,结果表明: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负向预测SWFB,心理脱离中介了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SWFB间关系;工作-家庭中心性调节了心理脱离在非工作时间连通行为与SWFB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30.
视觉统计学习是指个体依据视觉刺激之间的转接概率来掌握统计规律的过程。本研究通过5个实验探讨了个体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视觉统计学习的加工机制。每个实验均包括熟悉(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在熟悉阶段, 让被试观看名人面孔并完成重复图片探测的无关任务; 在测试阶段, 让被试进行二选一迫选任务。其中, 实验1和2分别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 实验3分别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视觉进行统计学习的精确性; 实验4进一步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视觉统计学习的时间特征; 实验5验证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的视觉统计学习具有面孔特异性。结果表明:个体能同时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精确的视觉统计学习; 基于正立名人面孔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显著高于基于倒置名人面孔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 虽然基于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统计加工都具有一致的精确性, 但后者需要更多的加工时间。这提示: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的视觉统计学习具有面孔特异性, 个体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视觉统计学习过程是分离的, 统计运算发生于面孔特征加工完成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