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本研究采用2×3被试内设计,通过操纵不同性质信息的反馈比例和反馈顺序,重点考察了反馈顺序对决策信心动态建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反馈比例条件下,当个体接收到的正性反馈多于负性反馈时,个体的决策信心上升,反之则下降;当个体接收到的正性反馈等于负性反馈时,个体的决策信心下降,表现出"负性偏向";(2)"先扬后抑"与"先抑后扬"的信息反馈顺序对决策信心的动态建构产生了不同影响,表现出类似于"近因效应"的现象,"惊讶假设(surprise hypothesis)"可为此提供解释。本研究表明,在决策信心的动态建构过程中,信息的反馈顺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2.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个体所处的生态背景密切相关。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探讨家庭、学校、同伴背景中单个或少数风险因素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但少有研究关注多个背景中生态风险因素的累积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本研究基于累积风险模型和动机心理学理论,考察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被满足的情况)和积极结果预期(个体对网络使用诱因大小的判断)在其中的并行和/或链式中介作用。被试为5所中学的998名青少年。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呈"负加速模式")。(2)累积生态风险通过显著降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表现出"梯度效应"),进而促进青少年网络成瘾。(3)累积生态风险通过显著提升积极结果预期(呈"负加速模式"),进而促进青少年网络成瘾。(4)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被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积极结果预期两条并行路径完全中介。上述结果表明,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通过需要和诱因两种动机力量一"推"一"拉"的合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403.
行为观是当代天主教新自然法学派道德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础。该学派特别强调自由选择在决定自我中的作用,强调人类行为是一种受理性控制的活动,认为行为的对象、行为的目的和行为的环境是判断人类行为道德性的三大因素,但同时又指出人的内在意愿在判断行为的道德属性时居于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404.
徐华,女,23岁,研究生在读,未婚。因"不想上课,到图书馆就头疼"前来咨询。既往无重大疾病史。性格温和、善解人意、合群。家中排行老二。SDS:总分为64分。精神检查:意识清,思维正常,有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求治心切。心理评估:1)抑郁情绪。2)挫折事件的非理性归因。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四次心理咨询后抑郁情绪明显缓解,能够正常上课。SDS测试结果在正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05.
丁芳  刘颜蓥  张露 《心理科学》2018,(2):357-363
为了探讨小学儿童的程序公平认知以及不同程序信息下程序公平认知归因取向的发展特点,研究采用自编的程序公平认知情境故事材料,对150名小学1、3、5年级儿童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小学儿童的程序公平认知能力随年级增长而提高,在有投票权且同等和有投票权但不等下的程序公平认知得分显著高于在无投票权下,在消极结果信息下的程序公平认知得分显著高于在积极结果信息下,且年级、程序信息、结果信息两两之间和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随年级增长,小学儿童的程序公平认知归因在结果取向和权威取向上不断减少,在过程取向上不断增多,在能力取向上则是上升到3年级之后又逐渐减少。研究说明小学儿童的程序公平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并受程序信息和结果信息的影响;小学儿童的程序公平认知归因随年龄增长越来越倾向于过程取向。  相似文献   
406.
目的:探究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挫折反应模式是否会影响到教师对他们的反馈行为,以及进一步探究教师不同反馈类型如何影响持有不同反应模式的学生,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反馈提供依据。 方法:研究1以102名初中教师为被试,采用角色扮演法,探究初中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反馈行为是否会因学生挫折反应模式的不同而不同。研究2以291名初一学生为被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探讨不同的积极反馈方式是否对不同挫折反应模式被试的后续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结果发现:(1)教师对无助反应模式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个人积极反馈,而对掌握反应模式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过程积极反馈;(2)个人积极反馈对无助反应模式的学生有更加消极的影响,而对于掌握反应模式的学生并无显著影响;(3)过程反馈和简单结果反馈有助于改善无助反应模式学生的后续反应;(4)过程积极反馈对两种反应模式的学生均未产生消极或积极影响。 结论:教师对无助反应模式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个人积极反馈,而教师的个人积极反馈对无助反应模式的学生会产生更加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7.
《中国宗教》2018,(5):86-86
陕西省举办党政领导干部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研讨班 4月17日至20日,陕西省举办全省党政领导干部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研讨班,共有全省各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及省民委(宗教局)机关全体人员约110余人参加。研讨班要求,各级民族宗教干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握好民族宗教工作基本原则,落实好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专项督查反馈意见和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精神。  相似文献   
408.
本研究主要探讨反馈类型和反馈效价对自我欺骗的影响。实验1采用前瞻范式探究不同效价的模糊反馈对自我欺骗的影响, 结果发现, 相比于无答案提示组, 有答案提示组的被试在积极模糊反馈的条件下显著地提高测试2第二阶段的预测分数(自我欺骗的程度加重)。实验2探究不同效价的精确反馈对自我欺骗的影响, 结果发现, 相对于无答案提示组, 有答案提示组的被试在消极精确反馈条件下显著地降低测试2第二阶段的预测分数。实验3采用ERP技术探究反馈类型和反馈效价影响自我欺骗的内在机制, 结果发现, 模糊反馈条件下的自我欺骗诱发较大的P2成分、诱发较小的N1和N400成分; 以及发现自我欺骗在额区的效应较大。总之,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可能积极反馈促进个体的自我欺骗产生, 消极反馈削弱个体自我欺骗的产生; 积极模糊反馈能够进一步促进了个体自我欺骗的产生。这些研究结果还表明自我欺骗产生的背后机制可能是自我膨胀。  相似文献   
409.
为了探讨初中生社会善念的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实验1采用卡通插图范式和SoMi范式,以628名7~9年级初中生为被试,考察不同心理理论类型初中生的社会善念的发展;实验2使用社会互动情境和SoMi范式,以360名7~9年级初中生为被试,考察社会互动方式与反馈类型对不同年级初中生社会善念的影响。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社会善念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但7年级中高情感心理理论初中生的社会善念显著多于高认知心理理论初中生;(2)7年级初中生在积极反馈条件下的社会善念较多,而8年级初中生在消极反馈条件下较多,9年级初中生在这两种条件下则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合作情境中,初中生在积极反馈下的社会善念更多,而在竞争情境中,初中生在消极反馈下的社会善念更多。研究说明初中生的社会善念具有跨年龄和跨性别的稳定性,并且会受到心理理论、社会互动方式及反馈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10.
情绪对个体判断和决策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杨华 《心理科学》2004,27(3):705-707
情绪对个体判断和决策影响已经成为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情感启发式、决策情感理沦等为研究情绪对个体判断和决策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近期提出的“风险作为情感”假设为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理沦框架。此外,个体差异比较、时间压力以及信息激起为研究情绪在个体判断和决策中的作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