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81.
研究考察了被试的移情特质以及权力感启动后,对个体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通过对250名被试进行移情能力测试和高低权力感启动后,让他们在道德两难情境中做出选择。结果表明:在低移情被试组,无论是启动高权力感还是启动低权力感,被试都呈现出以规则导向为主的道德判断;对高移情被试,启动高、低权力感后,两者在道德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不显著。研究揭示了权力感是调节移情和道德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变量,这为我们合理看待社会道德冲突,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82.
4-10岁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正云  李伯黍 《心理科学》1993,16(5):274-278
应用道德情绪归因和情绪/道德判断两项作业,研究120名4、6、8、10岁儿童道德情绪归因能力的发展,结果发现,大多效4—6岁儿童对犯过者的成功行为体验积极的情绪,而大多数8—10岁儿童则体验消极的情绪。因而可观察到,我国儿童的道德情绪归因从结果定向向道德定向发展的一般模式,发展的转折年龄大致在6岁左右.  相似文献   
283.
结果冲突与作业难度对双重作业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葛列众  朱祖祥 《心理学报》1995,28(3):247-253
运用单作业和双作业操作探讨结果冲突与作业难度对双重作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信息干扰对双作业操作有着明显的影响。信息干扰越大,结果冲突效应越大,双作业操作绩效越差。(2)作业难度对双作业绩效有明显影响。作业难度越大,双作业操作绩效越差。根据实验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双因素假设:信息干扰和资源竞争是影响双作业操作绩效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4.
《法音》2021,(8):15-15
本刊讯近日,在河南遭受特大水灾之际,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佛教协会迅速筹集资金,购买物资,送往河南部分灾区。河南水灾发生后,中国佛协负责人第一时间致电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永信法师了解灾区情况,"哪里受灾最严重","灾区人民最需要什么","佛教活动场所受损情况如何",省佛教协会及时反馈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285.
主动控制感是主动动作过程中产生的控制自身动作, 进而控制外部环境的主观体验。构成动作主动控制感的核心要素是主观意图与结果反馈。本研究试图通过操控这两个核心要素的不同属性, 借助脑磁图等技术, 探寻主动控制感在大脑额-顶为主的脑网络中前-后馈的作用方式及时空特异性标记, 并建构新的认知神经理论模型。这将有利于理解人类动作的产生及后效、为相关精神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客观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286.
作为一种促进员工社会化和职业发展的工具, 导师制已在各类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 近些年员工工作需求以及组织工作方式的变化分别对导师指导行为的作用结果和指导内容产生了冲击。一方面, 传统导师指导行为作用的研究大多限于员工职业结果; 另一方面, 传统导师制的研究仍停留在一对一的指导, 忽略了针对徒弟群体的指导。为此, 将在现实观察和理论回顾的基础上, 首先提出多水平导师指导行为的概念, 包括为徒弟群提供“一致性”指导的“群体水平指导行为”与为单个徒弟提供“差异化”指导的“个体水平指导行为”; 然后, 检验自我效能与群体认同在多水平导师指导行为对徒弟个体和徒弟群体的工作绩效与非职业结果影响的中介机制, 以及不同水平导师指导行为对徒弟(群)结果的跨层交互效应。以期填补过去导师制在作用结果(仅仅关注职业结果)和指导内容(忽略群体水平)研究上的不足, 并为企业有效实施导师制提供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287.
“信任他人或者不信任他人?”是社会互动中经常面临一种行为决择, 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社会生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信号机制, 信任是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石, 它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易化合作行为。为了探究个体在信任互动情境下大脑活动变化的时间动态特征,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了20名健康被试(充当信任者)完成重复性信任博弈任务(repeated Trust Game, rTG)时的脑电成分。行为结果发现个体选择信任的比例显著高于几率水平。电生理学结果表明, 决策阶段中不信任选择比信任选择诱发了更正的P2成分(150~250 ms), 差异波溯源分析定位于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 BA 46)和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 BA 46)。反馈阶段中损失反馈比获益反馈诱发了更负的FRN成分(200~300 ms), 而获益反馈比损失反馈诱发了更短的P300潜伏期。本研究为理解人类信任博弈过程的动态加工时程提供了初步的神经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288.
研究以独裁者博弈任务为载体,考查了小学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不同来源的正向反馈信息对于儿童分享行为的促进效应。研究随机选取了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共386名,每个年级的三个实验组在自然分享条件后分别接受来自权威、同伴和自我的正向反馈信息,继而完成后续任务。结果表明:(1)在自然分享情况下,六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显著多于二、四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随着年级升高,儿童从倾向于利己分享逐渐转为以平分为主;(2)来自同伴和权威的正向反馈可以提高二、四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自我评价的正向反馈明显提高四、六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结论:小学儿童的分享数量和进行平分的人数比例都随年级升高而增加,来自同伴、权威和自我的正向反馈分别适用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分享行为促进。  相似文献   
289.
100多年来,精神分析理论所阐述的观念已渗透到心理学、文学、艺术和文化等广泛领域。尽管精神分析享有广泛声誉,但直到最近,它才得到经验实证的支持。通过对支持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驱力、防御机制、客体关系、恋母情结)和心理动力治疗(移情、反移情、解释、阻抗)几个主要概念的信度和效度的经验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也探讨了这些实证研究对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学未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0.
《圣经》的生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认为宇宙万物和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的世界是美丽、有序、和谐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世界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人负有管理万物的责任;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是人类犯罪的结果,"原罪"引发了最初的生态危机;耶稣基督救赎的范围包括自然界;<圣经>以恢复人与神的正常关系为中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此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