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中国先哲为推进道德文化理念的践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道与天道相感的理念在社会各阶层人士心中激起践行道德的敬畏之心与自我纠错的动机;劝喻与垂范并行的措施通过价值导向与行为示范引导臣民弃恶向善;赏善与罚恶互补的机制则基于人性趋利避害的心理以得失利害激励民众自觉地检束身心;动情与晓理相促的方法借助情感和理性的力量促进人们接受并践行道德要求;修德与养生紧联的道理则顺应人类向往身心健康这一基本需求,为道德践行提供内在的心理支撑。总结这些经验,探讨其动力机制,将有助于激活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为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和道德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2.
逻辑经验主义对实验心理学的关注并非只是由于其结果的作用或其态度上的相似性,而且由于(或许是更为重要的)对澄清其概念的共同需要。逻辑经验主义对物理概念的分析是一种哲学成就的范式,而他们在心理学中同样的分析工作也被看做是规范科学的疑难解决方案。在这种范式的背后隐藏着统一科学的哲学理想。围绕经验问题,逻辑经验主义与心理学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大量互动;正是根据这个问题,以及在逻辑经验主义对统一科学的强调的关联中,我们才能很好地理解逻辑经验主义的心理学哲学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以卡尔纳普、费格尔和托曼为最初代表,他们提出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把心理学看做经验科学,就可以得到其他科学同样具有的主体间性,因此,这就使得逻辑经验主义获得了它希望得到的地位。  相似文献   
93.
保证知识论与基督教信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vin Plantinga后期建立了保证的知识论,并在此架构下对有神信念辩护。他主要是回应启蒙运动以来的对有神信念知识上批判。Plantinga认为这些启蒙批判事先预设了有神信念为假,因此不是知识上有效的反驳。有些批评认为Plantinga的论证结构有问题。本文介绍这些批评,指出Planinga的论证有两个背景,分别是保证的知识结构和改革宗的预设护教学。补充完整背景后,Plantinga的论证策略不仅可以理解,也可以回应批评。尽管Plantinga的论证可成立,但他对启蒙批判的理解有误。本文指出,启蒙批判的本体立场乃是自然主义,并介绍反自然主义的论证,结论是有神信念比之自然主义有知识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采用了一套由不同任务情境(数字情境和日常情境)组成的合取判断问卷与一套概率基础知识问卷,对106名中学生的合取判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无论在哪种任务情境下,概率知识经验均未对合取判断成绩产生显著影响。(2)不同概率知识经验的被试在数字任务情境下采用的策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5.
情感启发式是指在判断与决策的过程中,个体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利用自己对任务选项的主观情感反应来做出决策。具体来说,个体头脑中物体和事件的表征会激起不同水平的情感体验,这种不同的体验会对所有的表征做出积极或消极的标记,人们根据这些被标记的体验来做出判断和决策。情感启发式是个体在决策中常用的策略。目前,关于情感启发式心理机制的解释主要有情感启发式模型和双加工理论。此外,情感启发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验、时间压力、可评估性和计数能力等。未来的研究应主要集中在探究情感启发式的产生根源和进一步扩展情感启发式应用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6.
陈俊  贺晓玲  李霞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12,35(4):906-910
采用故事法, 考察在3种动机冲突下幼儿反事实思维理解的发展。结果表明:(1) 2岁幼儿的加法、减法反事实思维得分显著高于替代反事实思维。(2)在加法反事实任务中, 2岁幼儿显著低于4岁幼儿;在减法反事实任务中, 3个年龄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3)在趋避冲突下, 加法与减法反事实得分都显著高于替代反事实。(4)在结果反事实理解任务中, 随着年龄增长, 幼儿结果反事实思维理解能力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7.
况志华 《心理科学》2012,35(2):430-435
基于日常经验取向,运用理论建构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研究责任的心理结构以及责任情境的认知特征。对207名被试访谈研究的结果表明:(1)责任是人们频繁感知和体验到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2)人们体察到的责任情境,在职业活动和个人生活领域存在类型上的差异;(3)在职业活动中,人们更倾向于将责任归因于他人,而在个人生活中更倾向于归因于自己;(4)人们对责任情境性质的判定与责任事件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有关;(5)责任心理结构共由情境起因、自我效能、成就感、内外动机等20个核心要素构成;(6)责任心理结构是一个由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三者构成的一元单向决定模式。  相似文献   
98.
康德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在继承沃尔夫理性心理学与经验心理学二分的基础上,通过批评理性心理学,消解了我思的主体地位,为解决二元论问题做出了重要努力;通过批评经验心理学,指明了心理学在成长为一门科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诸多问题。新康德主义在继承并改造康德思想的过程中,发展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皮亚杰基于对康德思想独具特色的把握,提出了发生认识论;而当代认知科学的图式理论,则完全是建基于对康德经验图式理论框架的全面继承上。  相似文献   
99.
日常经验研究:一种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经验研究是一种通过研究日常生活中各种事件发生时人们的瞬时感受而在自发、自然的情景中对人的心理现象、过程进行探索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获得关于个人日常生活中某些特定事件或特定时刻的详细描述,来提取有关思维、情绪、行为的持久性、周期性、变化以及时间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并确定上述因素之间的情境性以及倾向性相关。日常经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在方法论三角互证原则的指导下,与其他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帮助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理解心理现象及其过程,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探索、了解人类心理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
科学哲学     
本文首先讨论科学哲学的起源与重要性。其次,本文考察如下基本问题:理论客体的实在论性、理论与经验的区分、科学解释、归纳、科学检验等等。本文所涉及的观点包括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科学解释的不同模型、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亚决定论、整体论、被理论渗透的经验、不可公度性等等。本文所涉及的学派包括逻辑经验(实证)主义、实在论及关于科学的实用主义、历史(科学史)转向与相对主义。最后,笔者会谈一谈科学哲学的新近发展方向及笔者对其在中国与西方将来发展的前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