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调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区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应用状况。通过对原住院患者随访,对内科门诊、专家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服用阿司匹林的有关资料,根据阿司匹林的应用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为服药组:患者规范或不规范服用阿司匹林;2组为未用药组:患者从未服阿司匹林。共1885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925例、冠心病711例、冠心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存249例。患者来自住院随访患者567例、内科门诊882例、社区门诊436例。全组1885例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组为1226例(占比例为65.1%),其中,规范服用阿司匹林957例(50.8%),不规范用药269例(14.3%),未服用阿司匹林659例(34.9%)。阿司匹林在本调查地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率较高,用药的依从性较好,但和阿司匹林规范化应用的专家共识还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82.
为对比分析椎体成形术(PVP)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共治疗患者45例。PVP25例,PKP20例。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PVP组与PKP组两组相比,术后的伤椎及相邻椎间隙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能够更好的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柱功能,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临床效果较PVP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83.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多种方式,在强化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既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又能降低病死率.介入治疗中最重要的方式是支架植入.但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还是普通金属裸支架一直是近两年来的争论焦点.BASKET-LATE研究的发布,更给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蒙上了可怕的阴影.就我们现阶段的实际临床应用而言,只要服用足够长的至少双联抗小血板药物治疗,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还是安全的,而且临床主要心血管事件较裸支架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4.
药物支架的出现使冠脉成形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合理地应用药物支架将对患者带来福音.但是药物支架同样有中、晚期血栓形成,再狭窄等弊病.介入医生应从药物支架的适应证、禁忌证,支架操作的技术层面及中国国情,价/效比几个方面详细考虑应用药物支架的得失,遵循指南的建议,使患者获益并保证手术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讨围手术期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选取因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160例,其中80例于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40mg,80例术前未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进行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超敏C反应蛋白值,PCI术后与术后1个月心功能情况。结果显示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优于非阿托伐他汀组(P〈0.05)。因此,围手术期给予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6.
比较两种水化疗法对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效果。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氯化钠水化组(50例)、碳酸氢钠水化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检测患者造影前3天内及造影后第3天、7天的血肌酐、尿素氮和尿β2微球蛋白。分析三组患者CIN的发病率。结果两水化组CIN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水化组间CIN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两种水化疗法对CIN的预防效果相仿。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PCI技术越来越多地实践于左主干和多支冠脉病变,但与CABG相比,其疗效一直受到质疑。本文对近年来PCI和CABG的疗效比较做一总结,发现对于左主干和冠脉多支病变,CABG仍优于PCI。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需求越来越高的双重作用下,两项技术都必然会有新的发展,两者疗效的比较还会继续,我们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88.
为分析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术后长期的临床疗效,我们收集了2004年5月~2008年5月589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实施完全性血运重建(CRV)461例(7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IRV)128例(21.7%),对比分析两组病例PCI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结果.结果显示IRV组患者中完全闭塞病变、3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高于CRV组(P<0.01);CRV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IRV组(94.8%vs 87.5%,P<0.05).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临床疗效论.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PCI技术越来越多地实践于左主干和多支冠脉病变,但与CABG相比,其疗效一直受到质疑.本文对近年来PCI和CABG的疗效比较做一总结,发现对于左主干和冠脉多支病变,CABG仍优于PCI.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需求越来越高的双重作用下,两项技术都必然会有新的发展,两者疗效的比较还会继续,我们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90.
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IVS6+95(C/G)基因多态性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再狭窄的意义进行探讨。UAP患者行PCI术(TIMI血流达到3级),3个月-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选取血管腔内径狭窄≥75%者(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