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伦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思想体系中具有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强调,道德受制于决定着社会经济关系性质并进而影响社会各类人际关系的所有制。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中,始终关注劳动主体、产权关系、生产关系和利益关系、阶级和阶级关系等,阐述资本主义经济伦理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这为我们构建当代经济伦理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2.
加入世贸组织后,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与之交往和直接面对的是一个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外部世界,这个外部世界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如果从宗教问题的层面来看,这个外部世界是一个拥有61亿人口,信仰宗教的人数达50多亿之众,占世界总人口80%以上宗教信仰者的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93.
《福建宗教》2002,(2):45-45
鼓浪屿最新开辟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鼓浪屿区历史风貔建筑(鹿礁片)游览区”旅游项目,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前来观瞻,其中第一个旅游景点则是鼓浪屿天主堂。中央电视台、福建省电视台、厦门电视台等都曾对这个新开辟的旅游项目进行电视报道,尤其是厦门电视台还为鼓浪屿天主堂历史风貌建筑做了特别的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94.
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中的伦理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从传统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可或缺;同时政府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行为也必须遵守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则。  相似文献   
95.
“亚当·斯密问题”的逻辑张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当·斯密问题”是指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之间存在着对立或不一致的问题,最初由十九世纪中叶的德国历史学派所提出。此后,随着现实与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学者们普遍认为,斯密的两大著作之间、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存在着对立或者不存在对立,而是相互一致的。这些看法都具有各自的积极合理的内容,但缺乏辩证的观点,而没有看到“斯密问题”自身的逻辑张力,也就是说,“斯密问题”所指涉的是现实的经济与伦理之间及作为其理论表现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斯密问题”所含的这些关系呈现出了一个动态的、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96.
诚信的道德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道德基础;信誉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诚信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个人自我完善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
陈燕 《伦理学研究》2003,(5):100-105
经济是城邦的基础,德性却是引导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然而,私有制和公有制是两实现经济与道德和谐关系的不同手段,这种差别在某种意义上是其平等现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
佛教寺院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是一个重精神轻物质的民族,因而造就了佛教的出世性和超越性。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佛教也必须解决俗谛、俗人、俗法的事,寺院经济问题出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寺院经济进一步发展,并且成为社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佛教宗派的形成和佛教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但由于寺院经济的急剧膨胀,威胁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出现了“灭佛”事件。“灭佛”使寺院经济遭到破坏,佛教举步唯艰,需要新的生存和发展形式。禅林经济应运而生,它为佛教在中国遍地开花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99.
关于“节庆经济”的思考--以盱眙中国龙虾节个案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吉文桥 《学海》2003,(2):53-6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性节庆活动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的广大地区悄然兴起。盱眙中国龙虾节、大连国际服装节、潍坊国际风筝节、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等诸多成名的节庆活动更是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节庆经济”。只有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节庆经济才能具有活动,长盛不衰。在正在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人们呼唤着比较优势凸显、市场运作规范、民本思想浓厚、经济主题鲜明的经济性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100.
桑吉 《法音》2003,(1):18-27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的中部,东南与柬埔寨接壤,南邻泰国湾,西邻缅甸,东北以湄公河为界,与老挝毗邻。全国面积为51.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200万。绝大部分是汉藏语系的民族,约占总人口的92.7%;其次是南岛语系民族,占4%;南亚语系民族占3.7%。在汉藏语系民族中,泰语族人口占泰国总人口的81%,华人在人数上仅次于泰族,占泰国总人口的12.1%。泰国官方文字为泰文,它是借用高棉字母创造于公元13世纪,而高棉字母最早则来源于南印度的一种文字。泰国的“泰”,在泰语中是“自由”的意思,泰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