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51.
当前以文化心理学为代表的研究热潮被誉为是心理学发展中的第四个解释维度。这一热潮促进了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发展,不仅加强了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普遍性,而且提升了理论建构解释的力度和重要性。长期以来,心理学与人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化心理学与人类学有着更密切的联姻。随着文化心理学与人类学的进一步积极融合,不仅为心理学的全球化发展带来了新契机,而且对于积极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心理机制,实现心理学研究范式多样化的统一,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及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2.
《学海》2019,(1)
从普遍性角度看,任何一个学科建设都应遵循基本的"学术逻辑",这一逻辑主要表现为:从阅读到发表的独立研究,以及这一独立研究需要拓展到两个场域,一是在教室中展开的教学活动,二是参加学术会议与进行学术对话。另外,任何一个学科建设的核心乃是形成"师生学术共同体",而终极目标就是构建"学术流派"。从特殊性的角度看,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必须在学术思想史、概念体系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加以强化。  相似文献   
153.
农民的经济理性问题在本质上是农民精神的现代化问题,主要包括农民经济动机、经济美德以及经济认知三个层面的转化问题。在生产经营结构的市场化变迁、"离土不离乡"的进城务工和"离土又离乡"的外出打工等新兴经济活动的推动下,我国农民正处于从传统经济理性转向现代经济理性的发展转型期,突出血缘亲情伦理的传统经济理性正在淡化,注意市场科技伦理的现代经济理性正在形成,以血缘地缘弥补现代化缺陷的农民经济理性正在孕育。我国农民一方面要努力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积极倡导尊重契约规则的市场经济理性和追求量化计算的现代科技理性;另一方面要积极规避现代化的陷阱,大力弘扬有助于缓解"见物不见人"问题的血缘亲情理性和遏制过度掠夺自然倾向的地缘生态理性。  相似文献   
154.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现实根据不是道德观念的革新,而是道德生活世界的建造。因此,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现代构建,基础性条件在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到场。没有个人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意义上的经济解放,就不可能有个人在道德意义上的自我解放。而个人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意义上获得真正的经济解放,必然性前提是个人必须获得具有我国特色的、确定性的、明晰的现代产权,这是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经济向度进行伦理辩护的逻辑起点。最后,本文进一步指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应属现阶段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经济向度中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155.
财产权是西方经济思想史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从西欧中世纪著名基督教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有关财产问题的文本入手,解读他对私有财产和共同权利之间关系的看法。在13世纪西欧商业繁荣、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的历史背景下,阿奎那勇敢地捍卫穷人在急需情况下偷盗的合法性,依据正义与平等原则,严格限制私有财产权。以合理的方式使用剩余财富是阿奎那对富人提出的要求。阿奎那希望源自内心友爱情感的慈善行为能够成为改善人与人之间财产关系的开始。这是中世纪思想家在解决贫富分化问题时同现代思想家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56.
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其实现务须伦理支持。在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面临深刻变革的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新课题。儒家生态伦理和经济伦理智慧,对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完善符合民众利益的经济伦理,塑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内核,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使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真正有机融合,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7.
卓新平 《天风》2017,(8):4-5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对世界文化尤其是西方文明的发展曾起到决定性作用。基督教最早形成于亚洲,具有东方文化的色彩和信仰特点,只是当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国教化以后,才逐渐演化为西方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形态。而在基督教的扩展发展中,基督教一方面在全球传播,不再只是西方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8.
意雯 《天风》2017,(3):57-57
【中国经济网】春节前夕,参加完导师组织的聚餐后,26岁的研究生史某突感不适,送医抢救无效后死亡。虽然医院诊断为猝死,但这一悲剧仍引起了社会对校园饭局文化的反思。曾有媒体对高校饭局进行调查,29.31%的学生聚会频率达每周两次以上,其中本科低年级占63.52%。38.08%的学生在聚会社交方面的开销占生活费的比例超过30%,因为没钱聚餐不惜欺骗父母,向父母索要乃至通过“校园贷”借钱,组织聚餐已经成了大学中一种新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9.
正[中国经济网]据央广网报道,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近期对全国134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2.42%的受访者表示没有遇到过寝室矛盾,77.58%的受访者经历过室友不和,3.14%的受访者表示寝室矛盾经常发生,7.40%的受访者甚至无法忍受和室友共处一室,想要搬离现在的宿舍。[随感]或许有人觉得年轻人之间闹矛盾只是小事,可是想想近年来频发的校园命案,实在令人难以等闲视之。近八成大学生曾经历室友不  相似文献   
160.
赵德昊  周光辉 《学海》2024,(1):27-38+213-214
中华民族从自在实体向自觉实体的转化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共同体自觉意识的形成根植于自身长期以来的观念与实践,成形于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救亡图强的历史进程。在历史上,大一统观承受了王朝更迭、外来文化冲击和各民族融合引发的变革,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自在发展状态的重要文化和心理纽带。近代以来,由传统大一统王朝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不可避免,以“天下大一统”为理想愿景的大一统观也经现代观念的重构,转变为追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代统一性理念。从大一统观念下的自在共同体转化为统一性观念下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天下一统的文化愿景被重构为多元一体的身份意识,向内凝聚的政治结构被重构为集中领导的团结意识,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哲学被重构为文明发展的历史意识。以现代统一性观念为基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使中国能够在维系统一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