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4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41.
在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很受欢迎。开设这两门课的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日前来京宣传新书《幸福超越完美》。他在接受采访时称,积极心理学的实质其实是在诠释《道德经》的精华,因此他呼吁中国读者认真阅读《道德经》。  相似文献   
42.
点滴集     
张峰 《思维与智慧》2011,(12):45-45
听话 越是悦耳动听的话,你越是要谨慎地听、警惕地听; 越是不中听的话,你越是要耐心地听、认真地听。  相似文献   
43.
生活散板     
一 满池的荷化开了。皎浩的花朵,将庸常的生活提升到一种高度。面对一池荷花,就像面对一面洁净的镜子,心不得不变清,不得不远离尘世的蝇营狗苟。  相似文献   
44.
朱汉民  刘觅知 《中国哲学史》2012,(3):101-108,129
王船山以毕生精力从事学术研究,留给后人的是一个既有深厚中国文化传统、又有超前时代意义的思想文化体系。湖湘知识群体通过对船山思想的多元性诠释而实现自身文化体系的重新建构,船山思想也为不断演变发展的湖湘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5.
人生四盅茶     
人生的每一阶段,有不同的景观,不同的韵致,细细品来,他们与那风味各异的佳茗颇有相通之处。这真是自然的造化了。  相似文献   
46.
在道教的历史上,曾多次藉助国家政权之力纂修《道藏》,为道教文化的保存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从道教的传统来看,各地名山宫观历来就有搜集道经,编纂道书,甚至汇编成藏的传统,而大型《道藏》的编纂往往同这些地方《道藏》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历史现象尚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北宋学者夏竦所撰天台山《重建道藏经记》一文的考辨和疏证,试图对浙东天台山桐柏宫《道藏》的历史成因及其作用进行初步的考查,希望能引起学界同仁对中国地方道经编纂成藏的这一宗教文化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47.
子学和经学     
从诠释学观点考察汉代新经学的建立和性格特征,可以证知,董仲舒《着秋繁露》新儒学哲学、人学体系的建立,是汉代新经学得以成立并成为汉代政治、伦理、道德、学术之全面指导思想的关键。董仲舒所以成功,除了政治和时代的风云际会,实有赖于其抓住了"人"这个根本,喊出了"人为贵"的响亮口号,并成功地完成了对先秦诸家学说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48.
传统的对“感物言志说”的诠释只满足于揭示其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满足于描述现象,而忘记了追问“为什么”。为什么在“感物”之后必“言志”,为什么又在“言志”时必然要诉诸歌与诗?揭示“感物言志说”中所包含的“物→心→诗”的这一活生生的过程的同时,对“感物言志说”进行一番全新的诠释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9.
韩星 《现代哲学》2016,(6):99-106
本文从经典诠释的视角,以儒家为中心,思考在中国传统经典诠释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走上“以西释中”的西化误区。我们应在确立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立足于中国传统,以经学作为中国哲学建构的主体,在经学的基础上深化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以子学、玄学、道学、佛学作为多元辅助,借鉴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来诠释和表述中国传统思想,使中国哲学史具有西方哲学的外貌而其实质却仍是中国传统思想本身,以实现经学模式向哲学模式的非断裂性转换,推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50.
严锡禹 《天风》2016,(5):28-29
圣经翻译,既是传教的重要手段,又是基督教融入传教目的地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传教士来到中国,通常都会在第一时间着手圣经翻译,唐代的景教士也是如此. 以阿罗本为代表的景教传教士一入长安,就立即着手两项工作:一是向皇帝唐太宗及其近臣讲解景教教义,《景教碑》称“问道禁闱”;二是经典翻译,即所谓“翻经书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