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王孺童 《法音》2008,(5):11-21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大量的佛教经典被逐步翻译成汉文,并广为传播。中国佛教徒在阐释佛经时,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分段方式,即把经文分成"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个部分来进行解说,称作"三分科经"。此法始创于东晋道安(312—385或314—385),后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82.
十二、五世纪以降道教法次的逐步形成与道教仪式的发展趋向 五世纪以前来源不同的各种道教传统基本上只是各自发展,或仅在小范围内互有交流.大约从五世纪开始,以古灵宝经为先导,道门内部产生了凝聚联合的意识.(766)古灵宝经率先融合多种道教传统,"三洞"、"三乘"、"三十六部尊经"等具有凝聚联合意识的术语概念都是最早由古灵宝经提出的(767).由于古灵宝经出世不久即"风教大行",这些术语概念也很快在其它道派中流行开来(768)."三洞"说标志着南方三皇、上清、灵宝三大经派的联合,大约南朝齐梁时形成的"七部"(769)说标志着更大规模的联合.  相似文献   
183.
僧睿所撰<大品经序>介绍了鸠摩罗什翻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一些情况,指出鸠摩罗什译出此经后在翻译<大智度论>的过程中继续修改此经,并以9对词语为例谈及鸠摩罗什翻译及修订此经时所作的语言创新.但是,僧睿<大品经序>的记载同今存相关汉文佛典的实际用语并不完全一致,它同僧祐<出三藏记集>的相关记载也有出入.调查表明,同为鸠摩罗什主译而成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和<大智度论>部分用语彼此有别,今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有可能并非鸠摩罗什心目中的最后定稿;诸多材料显示,今存汉译佛典和中土佛教撰述都有可能在传抄过程中失真.  相似文献   
184.
鲍德里亚是否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论者,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界争论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这一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之争。在鲍德里亚思想是否归属于“后现代主义”之争的背后,它反映的人们对现代消费社会、后工业社会、仿真社会或超真实社会的性质及其特征的认识。澄清并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鲍德里亚思想的理解。为此,本文从现代技术的特征,即技术的仿真、仿像和超真实性等特征出发,对现代技术与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鲍德里亚是一个以原始的“象征交换”为原则,对现代性进行激进批判的理论家和预言者,一个具有诸多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后现代性特征的学者,一个后现代性的超论者。当然,在这一问题的探讨中,必须对现代性、后现代性等概念加以给予必要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5.
很多人都同意:《论语》是在汉代成为经的。但是,最近有论者把《论语》成为经的时间定于宋代甚至元代。这种新鲜的看法事实上反映了他们贬低孔子地位的“非圣”心态。汉代七经之说早已确切无疑地显示《论语》是经。《汉书》的有关记载和汉代教育中《论语》的特殊地位等,也为《论语》在那时属经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6.
浅析《灵宝度人经》所描绘的世界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有“群经之首,万法之“宗”之称的《灵宝度人经》,给人们描绘出了一个宏伟的世界图景。这世界图景自成一个金字塔形的体系,为人们求仙问道提供了一个向上往善的动力性支架。人们只要矢志不移,不畏辛苦,脚踏着它所设建的天梯,就会一步一步地走入更高更为自由的天人境界,过上寿与天齐,美妙如画的神仙生活。本文试图揭示这个图景,以丰富人们对《灵宝度人经》教理教义的认识。一、《灵宝度人经》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灵宝度人经》产生于东晋末年,它是道经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早期民间道教发展到上层官方的士族化神仙道教,再发展…  相似文献   
187.
大发 《中国道教》2004,(2):60-60
2004年3月2日,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经乐团一行29人乘客机到达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开始了在新加坡举行的为期一周的第四届道教音乐汇演活动。第四届道教音乐汇演于2004年3月7日晚在新加坡嘉龙剧院正式举行。应邀参加这届汇演的有新加坡道乐团、大士伯公宫《道德经》唱诵团、香港道乐团、澳门道教协会道乐团、中国龙虎山天师道经乐团、中国茅山道乐团、台弯南投玉皇宫国乐团、高雄文化院国乐团等8个团队。各团队之间,同属道门一脉,人人亲如兄弟姐妹,一次招手,一声微笑,亲情尽在不言之中。大幕徐徐拉开。随着乐诵《道德经》的清音回绕,整个剧场瞬…  相似文献   
188.
僧肇佛学主观上承绪罗什般若学的思辨传统,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展开对世界“真实”的追索以及人生“意义”的探求。在对中观“三论”的阐释中,僧肇力图以求真求实的精神,反映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的本来面貌。但是,由于受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他并没有坚持罗什之学的批判原则,逐步放弃龙树中观系统的“破斥”精神,转而对《维摩诘经》“不二法门”盎然兴趣。在“不二”思维原则的指导下,僧肇佛学体系内部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致使他所阐述的般若学精神难以纯粹。因般若之性空思想难以落实,故僧肇提倡以涅榘至极之果为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肇论》的宗旨。  相似文献   
189.
蒋影明 《学海》2002,(5):111-115
法治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是法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本文依据现实社会中有关基层政权的一个调查 ,反映了城市街道和居民委员会所面临的问题和所作出的选择。其本质是 ,以经路径为特征的小农社会 ,向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社会的转型 ;是从信仰社会到契约社会的转型。而目前走向法治国家所面临的障碍 ,来自社会系统中纬路径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0.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经肛直肠癌切除术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的可选术式之一.相比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和经腹会阴切除术,经肛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关于经肛切除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以及综合治疗对经肛切除术治愈能力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本文将对经肛切除术做一系统的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