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5-16日在西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3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的8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西方政治哲学"这一主题下,与会代表围绕"人权"、"世界主义"、"普遍主义"  相似文献   
52.
大学时,有一位年过七旬的中文系教授经常跑到我们艺术系来玩。老头姓林,喜欢穿一件黑色的长风衣,教授古典文学,但性情并不守旧古板。他喜欢听一些比较流行的歌曲,喜欢跳快三、恰恰、探戈等节奏感强烈的交谊舞。那时候,学校的多媒体大厅,周一到周五讲座,周六周日用来举办交谊舞会。说是交谊舞会,其实还是有差别的。为了方便彼此交流,舞会慢慢有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周六是学生的天下,周日则是老师的天堂。  相似文献   
53.
作者简介     
《第欧根尼》2012,(2):153-155
海因茨·佩措尔德(Heinz PAETZOLD)卡塞尔大学哲学教授、杜布罗夫尼克大学校际中心主任研究员。他的著作有:《文化的符号语言:美术与建筑》(1997)、《符号、文化、城市》(2000)、《恩斯特·卡西尔引论》(1993、2002、2008)、《城市生活:论城市文化》(主编,1997)、《整体城市文化》(主编,2006)、《跨文化哲学》(2007,与W.施米德一柯瓦尔齐克合编)和《谢林的自由思想》(2010,与H.施奈德合编)。2004—2007年间担任国际美学协会主席。电子邮箱地址:f2hpaetzold@hetnet.nl。  相似文献   
54.
蒿志强 《天风》2010,(10):26-26
<正>素有"至圣先师"之尊称的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的一生中有无数的老师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他们大多在课堂内,也不乏在课堂外,一般是在讲台上,却也有在讲台下。  相似文献   
55.
文化之道     
正112月6日下午,"文化之道"电视论坛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陈鼓应先生,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教授、著名汉学家柏夷先生做客论坛。他们通过阐释道家思想中"水之道"、"辩证思想"、"生死之道",勾连出道家文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以及在今天的作用和价值,使观众对道家和道教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中央电视台刘芳菲主持论坛。  相似文献   
56.
“这次高考改革,我认为是继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最具有革命意义的一次改革。”3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57.
强国之本,在于重教。而幼儿教育是根基的教育,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坚持育人为本,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表达的就是“育人为本”的价值诉求。现将我园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8.
谭群玉 《现代哲学》2012,(1):123-126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俞吾金教授,受聘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下简称马哲所)和哲学系讲座教授仪式,于2011年9月15日,在中山大学文科楼225演讲厅隆重举行,马哲所副所长、哲学系副主任刘森林教授主持了聘任仪式,并简要介绍了俞教授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59.
2012年12月6日清晨,丸华山上阳光清冷,一位古稀僧人正三步一叩,缓缓拜上陡峭狭窄的99级石阶。他每走一步,便默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每叩一头,便顶礼“十方三世一协佛法僧三宝”。  相似文献   
60.
This paper focuses on Plato's "Form of the Good," or "the Good," with an interest in Plato's riddle that "the Good is the One." Unlike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explaining the Good in the Republic as "rational order" or a unity of Form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Good is the unique transcendent principle, like the apex of a hierarchy, but does not encompass the whol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its Ontological position, its multiple facets (functions) include the Ontological foundation of uniting "to be" and "ought to be," the ultimate source of knowledge, and the Ideal goal of uniting the common good and individual goods. The practical dimension of the Good is highlighted in exploring the lifelong study of the Philosopher-Kings and their political personality. 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sudden enlighte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path toward the Good.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Good should be the a priori beginning of education and the end of the practice of virtues in th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