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46篇
  128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组织发展干预是有计划地在组织系统内引入变革改进的活动过程。随着大量干预策略与技术的提出与应用 ,各种作用不一的干预活动的分类问题受到重视。本文分别介绍了 7种有影响的干预分类模型 ,并简要地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872.
傅世敏  陈霖  杨明明 《心理科学》2000,23(2):200-202
对一例视觉忽视病人的研究发现,线段划销任务中其忽视以基于相邻性组织而形成的知觉物体为中心;对视野两侧图形是否一样的判断受连通性组织的影响;报告数字时受基于颜色的相似性组织的影响.结果为基于物体的选择性注意理论提供了神经心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873.
绝大部分组织行为学研究都是从静态视角聚焦变量在一段时间内的整体平均水平, 而忽视了时间的角色, 如变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引入时间的角色, 从动态视角关注变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结果, 可能为现有研究提供新的、突破性视角, 进而帮助拓展传统管理理论。鉴于其对理论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 部分新近研究开始逐步关注时间的角色, 从动态视角探索变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然而, 整体来看, 这类研究仍相对较少, 且分散在不同的研究领域, 还未能形成结构化体系。基于此, 在将相关研究按照两个维度——变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的类别(趋势 vs. 波动)与变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的角色(自变量 vs. 因变量)分为四大类别后, 系统地回顾和梳理相关研究, 并厘清研究背后的理论机制。最后, 基于以上梳理分析, 未来研究可从关注变量的波动; 考察趋势、波动和整体平均水平等的交互作用等角度出发, 更加全面、系统地扩展组织行为学理论。  相似文献   
874.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56名直属主管和274名下属的配对数据为样本,考察了多层次的领导–部属交换对个体和团队层次上的帮助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过程。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1)个体层次的人际公平中介了个体和团队层次的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帮助行为的影响;(2)团队层次的人际公平氛围中介了团队平均领导–部属交换对个体和团队层次的帮助行为的影响;(3)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对个体和团队层次的领导–部属交换与帮助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均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即相对于较高的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较低的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差异化强化了个体和团队层次的领导–部属交换对帮助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5.
《学海》2016,(1):16-21
国家治理的建构性意涵既包含了治理所主张的多主体、多中心的治道逻辑,又彰显了国家在保障治理实践有效开展上的不可或缺性,强调通过国家组织来预防社会治理因缺乏必要的规则约束、过程监督、资源供给以及外部谈判能力等而导致的普遍失败。社会组织作为一类组织载体和一种实体力量,它既能打通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实体壁障,又能将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统一起来,从而成为国家治理机制建构的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或重要实践手段。在国家治理的视域下,对社会组织的实体论和系统论想象,应超越片面关注其位置属性和结构特征的单一视角,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在国家治理系统建构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及其行为评析上,应根据国家治理的国家属性、结构特性和运作逻辑而定位其未来发展的价值、功能与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876.
将工作看成是使命(view work as calling)一直被人类社会文化所倡导。近年来,使命感成为西方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西方学者围绕使命感的概念内涵、测量以及对在职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使命感的未来研究议题应当在:探讨使命感的来源;从正面和负面继续探讨使命感的影响效果;考察使命感的前因变量。关于研究方式方法,未来研究应当:强化理论导向、强化纵向和跨层次研究、开展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877.
领导情感信任会促进员工表现创新行为,但员工个体的风险倾向与组织行为授权可能对其具有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领导情感信任能正向预测员工创新行为;(2)领导情感信任、组织行为授权与风险倾向对员工创新行为预测存在三维交互作用,相对于其他条件,组织行为授权和风险倾向均处于高水平条件下,领导情感信任与员工创新行为的正相关程度更为明显。探讨领导情感信任、组织行为授权、风险倾向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可以为甄别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个体和环境因素提供理论指导,此外,也可为企业和直接领导如何增加员工创新行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78.
持续学习组织文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俞文钊  吕晓俊  王怡琳 《心理科学》2002,25(2):134-135,151
学习型组织是目前管理领域中组织变革的主流方向之一,本研究指出塑造持续学习之组织文化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内容。通过自编问卷,对国营与非国营两种性质不同群体员工的调研,初步确定持续学习组织文化的结构维度。研究还考察了组织文化和一些组织行为以及实际的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9.
组织行为学中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概念。它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动机与行为(Bandura,1977)。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1999年底),以“自我效能感”为主题词的文献超过4000条。可见,自我效能感已经逐渐成为心理学和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家逐渐关注自我效能感在组织行为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特别是现在,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竞争的日趋激烈,组织变革的频繁,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们对工作或职业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本文将对工业和组织行为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研究作一综述回顾。  相似文献   
880.
本在国内外有关学校组织气氛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学校组织管理气氛的结构因素进行了理论建构,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学校组织管理气氛由民主作风、制度健全、管理系统性、关心体贴、领导威信及人际领导6个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