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41.
把条件推理命题作为一种观点置入一种具体的情境中[1],考察了"自己"与"作者"两种不同立场下,说服、劝阻与中性三种效价下的命题后件以及个体持有的内隐观点对大学生被试推理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对大前提的语义表征取决于个体所持有的内隐观点.(2)就说服与劝阻两种效价而言,人类的思维绝不是简单的对于积极的结果表现出"趋向",对消极的结果表现出"回避".(3)就两种立场而言,在作者的立场下,并没有得到更符合逻辑的推理结果,因此双加工理论还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442.
基于三重加工心智模型,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经典贝叶斯推理的文本范式,通过操纵自变量:因果信息(有或无)与提示指导语(提供或不提供),试图探讨激发反省心智,消解理性障碍的情况下,因果贝叶斯框架的作用机制。估计正确率和准确性的结果都表明因果信息显著提高了贝叶斯推理成绩,准确性的结果也说明指导语可以提示被试放下既有观念,以无偏见的方式进行推理,从而有效促进了贝叶斯推理表现。而在提示条件下增加因果信息并没有促进作用,表明对于较高元认知的被试因果信息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443.
复合伤的“复合效应”是非线性观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范例。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复合伤效应不是单纯的“加重效应”,而是“复合效应”,即可加重,不加重,以至减轻。复合伤的复合效应规律的基本特征和本质是非线性特征,而复合效应中线性与非线性特征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444.
卢俊豪 《哲学动态》2023,(3):99-108
当前的元伦理学争辩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了以语言分析为特征的哲学思辨方式。其中,以道德推理之逻辑有效性为焦点的“弗雷格-吉奇难题”对强调情感态度的非认知主义理论构成了核心挑战,而布莱克本的实践功能主义是对该挑战最有力的回应之一。一方面,通过重新阐释道德语句的实践意涵,布莱克本为道德假言推理的逻辑有效性提供了有力辩护;另一方面,通过厘清道德情感的实践攀升机制,布莱克本的理论构想着重突出了道德命题背后的人类情感和伦理道德的实践本质。尽管这种实践功能主义在处理人类纯粹偏好方面仍有待完善,但对这一回应思路的具体剖析,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一种以“实践”为核心的批判性参照。  相似文献   
445.
以瑞文高级推理测验为测试工具,对501名师范院校大学生被试的作答反应进行探索性潜在类别分析,模型统计指标支持将被试分成3个潜在类别的模型。各个题目在不同潜在类别上的条件概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潜在类别的项目分析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进一步分析发现,归于不同潜在类别的被试在视觉空间过程和言语分析过程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446.
研究主要探讨了整数数量表征和分数数量表征的关系以及年级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验对155名三至六年级儿童进行0~1分数数字线估计任务和0~1000整数数字线估计任务的测量。结果发现:(1)对于整数数字线估计,所有年级儿童均主要采取了线性表征;(2)对于分数数字线估计,五六年级儿童主要采取了线性表征,三四年级儿童没有明显的线性表征或对数表征的倾向;(3)整数数量表征和分数数量表征呈显著正相关,不过年级对两者的关系产生了影响,表现在只有五六年级儿童的整数数字线估计对分数数字线估计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47.
采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1244名四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三次追踪,使用线性潜增长模型建模,检验四到六年级学生个体和集体取向价值观的变化趋势,并考察同伴接纳对两类文化价值观发展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青少年早期个体取向价值观呈线性上升趋势,起始水平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而变化速度不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起始水平和变化速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集体取向价值观呈线性上升趋势,起始水平及变化速度都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起始水平和变化速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2)个体取向价值观的起始水平和变化速度都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的集体取向价值观起始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而变化速度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较高的同伴接纳对特定时间点上个体和集体取向价值观的上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48.
通过实验考查超文本和线性文本情境中元理解判断的异同。采用2×3的混合设计,让被试先阅读文章,然后完成元理解判断任务。结果说明,文本组织结构对细节题成绩预测和推理题成绩预测的判断值具有调节作用,超文本的非线性结构降低了元理解判断的相对准确性。  相似文献   
449.
为了考察正念、个人成长主动性(PGI)与智慧推理之间的关系,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与智慧推理量表对242名18-27岁成年早期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正念对智慧推理的影响,并检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发现:(1)正念对智慧推理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个人成长主动性在正念对智慧推理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50.
推理方向与规则维度对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  郑持军  高雪梅 《心理学报》2004,36(5):550-557
采用Frye和Zelazo等(1996)所设计的“二进二出”装置(斜面滚球装置),设置了不同的推理方向、规则维度的因果推理任务,采用个别实验法,研究了60名3.5~4.5岁儿童因果推理能力的发展。结果发现:(1)儿童在不同方向的因果推理任务上成绩差异显著,因→果推理成绩要好于果→因推理;(2)不同维度下儿童的推理成绩有极显著的差异性,一维的因果推理更容易,三维合取规则的因果推理任务更难;(3)3.5~4岁左右是儿童因果推理能力发展的快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