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休谟"是"与"应当"问题的原始含义及其现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与"应当"问题是休谟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在前人的解读中,某些违背了休谟提出问题的本意.特别是那种简单地把"是"与"应当"的问题理解为事实与价值的问题,并推测休谟反对由事实判断推出价值判断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休谟的原意.因此,还原休谟提出问题时的本意和当时的情景,尽可能地接近休谟问题的原始含义,是解决休谟问题必须要做的工作.同时,对休谟问题的目的、实践理性推理等的新理解,也有助于推进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432.
本研究旨在探讨文章结构清晰度对读者在阅读时所构建的精加工推理的水平和阶段的影响。研究采用让被试阅读后做推理测试题的方法 ,通过分析其答题成绩得出的结果表明 :文章的结构越清晰 ,越有利于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精加工推理。  相似文献   
433.
史滋福  邱江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8,31(1):181-184
采用生活情境测查任务和经典测查任务探讨了任务情境对青少年贝叶斯推理的影响,以及生活情境测查任务中不同证据信息对青少年贝叶斯判断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在生活情境测查任务中,从小学六年级到大学二年级,被试的贝叶斯推理能力稳步缓慢提升(相邻的两个被试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不相邻的两个被试组之间差异更容易达到显著水平),发展没有出现加速期,而经典测查任务情境下没有表现出年龄差异;(2)贝叶斯推理作为条件概率的判断不仅受任务情境的影响,而且同一任务情境中不同证据信息也会影响贝叶斯判断.当证据信息与先验信念一致时,被试可以充分利用线索进行推理.  相似文献   
434.
徐继红  司继伟 《心理科学》2008,31(1):195-199
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图形材料,考察了不同干扰刺激(纯靶刺激;干扰刺激与靶刺激数量相同;干扰刺激是靶刺激数量的2倍)对成人完成数量估计任务的影响.30名硕士生参加了本实验.行为数据和口头报告资料分析显示:1)反应时随数量估计任务难度的增加而不断增长;2)干扰刺激越多,任务越复杂,成人估计的误差率越高,准确性越低;3)成人存在多重数字表征形式,完成数量估计任务时主要采用线性表征,但随着干扰刺激物的增加,运用对数表征的趋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435.
把条件推理命题作为一种观点置入一种具体的情境中[1],考察了"自己"与"作者"两种不同立场下,说服、劝阻与中性三种效价下的命题后件以及个体持有的内隐观点对大学生被试推理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对大前提的语义表征取决于个体所持有的内隐观点.(2)就说服与劝阻两种效价而言,人类的思维绝不是简单的对于积极的结果表现出"趋向",对消极的结果表现出"回避".(3)就两种立场而言,在作者的立场下,并没有得到更符合逻辑的推理结果,因此双加工理论还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436.
散文学习中的自我解释是指学习者在散文学习过程中向其自身做出解释,力图以此理解散文所含各种信息的活动.本研究以大学非中文系45名学生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本研究条件下,第一,散文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解释包括"是什么"的自我解释、"怎么样"的自我解释和"为什么"的自我解释等三种类型.第二,自我解释对散文的阅读理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三,自我解释促进散文学习的原因,既可能是认知缺口填补的,也可能是心理模型修正的.第四,对自我解释提供的反馈有助于提高自我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37.
研究使用两种推理题作为实验材料.比较了负性情绪诱发状态下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与否以及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认知重评组的成绩好于表达抑制组和无调节组,存在显著差异;表达抑制组与无调节组之间不存在差异.此外,在表达抑制组上,男生的图形推理成绩好于女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个体不同推理任务的成绩与是否使用调节策略、使用什么策略及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438.
与传统的理性主义解释相对,J.Haidt提出的社会直觉主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直觉进程的产物,道德推理的作用只是派生性的,在人际的道德讨论中为直觉性的判断做出事后的、偏袒的辩护。但是通过考察该模型受到的批评及其回应,可以看到:一方面,当Haidt强调社会性推理的重要作用时,该模型与精致化的理性主义模型的对照已经被弱化;另一方面,Haidt对慎思推理的作用所施加的限制也使该模型缺乏足够的概念资源来对直觉发展的历程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别做出充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39.
解释性项目反应理论模型(Explanatory Item Response Theory Models, EIRTM)是指基于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和非线性混合模型构建的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 IRT)模型。EIRTM能在IRT模型的基础上直接加入预测变量, 从而解决各类测量问题。首先介绍EIRTM的相关概念和参数估计方法, 然后展示如何使用EIRTM处理题目位置效应、测验模式效应、题目功能差异、局部被试依赖和局部题目依赖, 接着提供实例对EIRTM的使用进行说明, 最后对EIRTM的不足之处和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40.
刘晨  温芳芳  佐斌 《心理科学》2019,(1):150-156
面孔—特质推理(face - traits inference)是知觉者凭借面孔推断他人特质的心理过程。面孔特征、构型以及表情是特质推理的主要线索。其心理机制可从生理、进化和认知取向等方面进行解释。以往研究发现,面孔-特质推理具有适度准确性。其准确性主要受到知觉对象的面孔吸引力,知觉者的身心特征、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情境也是影响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未来研究需在面部线索、准确性指标、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理论框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