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800篇
  192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新近研究结合日趋成熟的标量计时模型及神经学相关依据提出,情绪诱发的生理唤醒会加长主观时距,而注意唤醒会缩短主观时距,且各自有不同的发生特点。本研究选取3、5、8岁被试,系统探讨了800~3200ms范围内,儿童在高兴和生气两种面孔表情刺激下的时距知觉特点,并以中性面孔表情作为参照。研究发现:(1)3~8岁儿童都已具备明显的时距知觉,但时间敏感度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2)3~8岁儿童时距判断均会受到情绪的干扰,情绪刺激下的主观时距长于中性刺激下的主观时距;(3)3~8岁儿童生气表情下的主观时距长于高兴表情下的主观时距,生理唤醒效应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02.
樊飞 《美与时代》2014,(10):53-53
一、色彩的物理、心理与生理效应(一)色彩概论 1.色彩由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要素构成。固有色是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的色彩,如叶子是绿的,花是红的,天是蓝的,柠檬是黄的等。光源色是光源照射到白色光滑不透明物体上所呈现出的颜色。环境色是物体所处环境色彩的反映。物体受光源照射时,一般除受主要发光体(或反光体)的照射外,同时还可能受到次要发光体(或反光体)的影响,只是影响比前者弱,次要发光体(主要是反光体)所呈色彩在物体暗面的反映,就是环境色。  相似文献   
903.
<正>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美中油画家联盟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美国当代写实油画展,精选了美国当代最优秀的51位写实主义艺术家的100幅代表作品,既有人物肖像也有静物和风景,它们代表了美国写实油画的最高水平。这些作品可分为4类:1.与现代艺术和现代科技结合;2.对现代社会的逃避,回归传统;3.追求纯粹艺术,挖掘精神自在;4.反映社会的作品。  相似文献   
904.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词语不仅能够指代事物,具有传神、生动的表达效果,而且能够构成独特的意境美。色彩词语的妙用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形象再现,是作者审美意识的形象外化,是作者心灵与精神的大胆展露,是物象风韵美的张扬,是文学作品意境美的诗意表现。  相似文献   
905.
采用基本锚定范式,以时间词和物理时距分别作为数字锚定值和物理锚定值,探讨了不同形式和大小的锚定值如何影响产生法(实验1)和口头估计法(实验2)中的时距估计的决策过程。55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本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数字锚定值被作为时距估计的调整起始点,对决策过程中的数值估计产生同化影响;物理锚定值则被作为时距估计的比较标准,同化产生法中的决策估计值,对口头估计法中的决策估计值却产生对比影响。  相似文献   
906.
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被证实为普遍存在的,然而研究者Heit和Medin却对多样性效应的普遍性存在分歧。本文通过三个实验针对两位学者的分歧展开研究。结果发现:1.两位学者之间的分歧是由不同的分类活动引起的。当分类活动为外显时,被试的推理结果既不支持Medin,也不支持Heit;当分类活动内隐时,被试的推理结果支持Heit的观点。2.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现实情境中,往往是根据直觉对事物进行分类及多样性推理。  相似文献   
907.
当今社会,广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南。然而,广告纠纷却不断发生,广告中的欺诈行为更是变化无穷。为了避免广告纠纷,但同时广告主又要以盈利为目的而获得生存和发展,广告已经开始从“显性欺诈”过度到“隐性欺诈”。广告中的“隐性欺诈”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我们通常称之为广告的心理效应。对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广告中的“隐性欺诈”的心理效应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08.
分别采用命名任务和眼动技术进行了两项实验,考察成语是否存在具体性效应.实验为2(具体性:具体成语、抽象成语)×2(成语频率:高频、低频)的完全被试内设计.实验一的32名大学生被试的反应时数据显示,四字成语存在具体性效应,频率和具体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实验二将成语放在句中进行自然阅读,并使用Eyelink-Ⅱ型眼动仪对被试的眼动数据进行采集.23名大学生被试的数据结果显示,具体性效应依然存在,且只出现在低频成语中.具体性效应发生在加工的早期和晚期阶段,成语的字面意义参与加工.  相似文献   
909.
对国外关系质量的社会比较研究(主要是向下的社会比较)进行了综述,指出目前本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个体进行社会比较的动机问题;(2)社会比较对个体的关系质量产生的积极效应;(3)人们对他人公开的向下比较行为的反应;(4)个体在社会比较倾向上的人格差异。同时,对社会比较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10.
该研究考察了背景线索连续性对客体心理表征连续性的作用。采用2(目标客体运动形式:连续和不连续)×2(引导线索运动形式:连续和不连续)两因素被试内设计,12名被试参加实验。结果发现,目标客体在时空上不连续时,连续线索条件下对颜色变化检测反应时小于线索不连续条件;目标客体在时空上连续运动时,不连续线索条件下对目标颜色变化的检测反应时高于线索连续条件。因此,不连续背景线索对物理层面上连续运动客体的表征有干扰影响:连续背景线索对物理层面上不连续运动客体的表征有促进作用。这说明特殊的时空条件如背景线索引导会对客体表征连续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